搞退保,首先要計啱數!
搞退保,首先要計啱數!

退休保障這個議題從來都是燙手山芋,引起爭議本來是無可避免,奈何退保諮詢文件昨日出爐後,個別網媒卻拋出扭曲、誤導和不實的資料,只求攻擊現屆政府。他們這樣做,是真正為了長者好,還是想煽動不滿,藉以政治攻訐政府?

網上其中一個瘋傳的「懶人包」,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第三條跑道、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蓮塘口岸等大型基建造價加起來合計的2,900多億,以此作「佐證」,聲言有關開支足以支付13年、每年開支226億的「不論貧富」退保方案云云。如此一個「懶人包」,也恐怕太懶了,皆因資料錯得離譜。

曲解數據無助討論退保

首先,以基建設施跟退保相類比,本身已是錯誤,前者可以增加強競爭力和牽動經濟發展,簡而言之是「搵錢」;後者雖然重要,但只有開支而沒有收入,意即是「使錢」,兩者根本就不應直接比較。

其次,所謂的一年226億元新增開支,只是以2015年的情況作估算,如果計及人口老化等多個因素,每年的開支都必定增加,預計去到2064年的50年後,總開支更會高達接近24,000億!

第三亦是頗有需要認清的一點,乃是基建建設開支乃是一筆過「埋單」,但退保開支卻絕非13年後就會「供完」。世界上沒有一個實施退休保障的國家,在提出政策之初就預設「終結期」;以上述網媒的邏輯,13年就「埋單計數」,代表只有少數合資格市民可享有此福利,其他市民嘛?13年後,替人供完退保,但到自己退休,還是要為自己的退休金籌謀,退休保障根本「唔關你事」!

面對現實 錢從何來?

假如不需考慮開支問題,採納「不論貧富」的退保方案很可能是人人歡喜的選擇。然而,現實終究是現實,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包括:企業能否接受利得稅加至20.7%;市民能否接受薪俸稅加至23.3%?能否接受開徵「銷售稅」又或「薪俸老年稅」呢?如果大家經過思慮後,答案是「能夠」的話,那麼大可表達民意,向政府表明願意承擔應付的責任。相信林鄭月娥司機也不會介意自己將來卸任後會成為一個受惠者。

博一時掌聲 他日誰來找數?

本文無意為政府說項,但坊間的一些攻擊卻著實毫無道理。假如政府沒有誠意在退保上尋求共識,又何須大費周章推出這份諮詢文件?又或許,假如政府一如部份人所言,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取悅群眾,那麼,政府大可不顧一切即時落實「不論貧富」的退保方案享受群眾掌聲,反正承受財政枯竭惡果的肯定不會是現屆政府,而是十多年或二十多年後的政府。需知道,如果一個政府稍有責任感,斷不會把龐大的代價推卸給往後的接手者。

原圖:memehk.com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