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一連串行動的確打擊到這些國安逃犯。//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近日高等法院頒令,沒收國安逃犯許智峯犯罪得益。許智峯第一時間就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聲稱,他妻子以及母親在香港的財產被沒收,還有他存放在律師樓,準備用來與政府打官司的信託款項,他就透露80多萬港元被沒收,而他又指政府估計他在網上眾籌平台的收入最高可達1200萬港元,許智峯利用這件事,營造自己受到政治打壓以及政治報復,不過隨著政府進一步公開細節,許智峯就馬上被「打臉」。
政府之後發出新聞公告,許智峯潛逃離港前後,「將接近250萬元個人資產轉移饋贈予其母親和妻子」,又指「根據法例,如被告人從所干犯的危害國家安全罪行中得益,並在被起訴日期6年前起計的以後任何時間內作出饋贈,受饋贈人的財產可被視為被告的可變現財產並予以沒收。」
許智峯辯駁只是給「家用」
被政府形容是「惡貫滿盈」的許智峯就再回應,不過他在這時才透露,指那250萬,是他在香港擔任議員期間,給妻子以及母親的「家用」,每月分別給1萬元。不過,如果不是政府透露細節,相信他都不會說這250萬是家用,那麼到底這些款項是用來做什麼,又怎樣得來,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這些國安逃犯只會吃「人血饅頭」,當要負責任的時候,就鳥獸散,比誰都跑得快,說到吃「人血饅頭」,不止是許智峯,另一個國安逃犯張晞晴,吃完「人血饅頭」還要賣慘。
作為最年輕的國安逃犯,張晞晴最近就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訪問,當中說想不到自己會被通緝,又擔心在英國的人身安全,覺得自己被跟蹤,她描述自己只是和平地提出政治倡議,但港府就認為這是犯罪,完全不提自己怎樣搞「港獨」,BBC不單協助張晞晴賣慘,更無視特區保安局的回應,就知道這間傳媒是多麼偏頗不公。
根據張晞晴自己的描述,她曾經參與反修例示威,之後英國開放港人BNO移民簽證,她與家人就透過這個計劃移民到英國,在報道中她說到自己如何受不了香港的環境才選擇移民,之後因為要賺學費而加入「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工作。其實就只是吃人血饅頭,有人因為暴動而坐牢,她就借此移民到英國。
根據警方的通緝公告,張晞晴於2022年8月至2024年11月期間,以「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要員身份發布文章,並多次透過發表演講、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貼文或影片等不同形式,鼓吹將香港特別行政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離出去、請求外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制裁」、封鎖及採取其他敵對行動。
在反華組織工作裝無辜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總部設於美國,目前被列為境外反華組織,一直推動所謂「釋放黎智英」運動,而該基金會主席祈福德(Mark Clifford)正正就是《壹傳媒》集團前董事。張晞晴亦曾經發起所謂的「全球聯合聲援行動」,連結各地的極端分子,聲援「35+案」被告。換言之,張晞晴是因為在「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的反華工作而被通緝,而非她口中的表達意見這麼簡單,但BBC整篇訪問,對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的嚴重罪行輕描淡寫,只是說她是一個「海外反對派人士」,BBC的公信力是怎樣,大家有目共睹。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亦都表示,雖然BBC向特區政府詢問了回應,但選擇不在文章中刊載,對此感到極度震驚,這樣剝奪了讀者了解真相的權利,BBC允許發表這樣帶有偏見的文章,令人失望,他又批評文章內容毫無根據,而且扭曲事實。
這些國安逃犯平常就只會賣慘來賺取同情,更甚者就透過眾籌來在外國風流快活,一旦要他們面對責任,就發難抹黑特區政府,不過這都證明,政府一連串行動,的確打擊到這些國安逃犯。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