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焦點短打】EP718:英媒抹黑新疆番茄 曝露惡毒荒謬伎倆

// BBC近日又以同樣手法再次出手,今次目標是新疆生產的番茄。//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新疆是全球三大番茄核心產區之一,出產的番茄品質上乘,價廉物美,廣受消費者喜愛,加工番茄亦是新疆的重要產業之一。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發表一篇題為「歐洲超市的『意大利產』果泥,可能產自中國新疆並與強迫勞動有關」的調查報道,內容看似是要揭發歐洲的超市和食品製造商,以新疆出產的番茄,冒充歐洲或其他地區的番茄欺騙消費者,虛報番茄醬原材料的產地來源,但整篇報道的重點卻是描繪新疆全部都是強迫勞動的成果,把「現代奴隸」的標籤,強行貼到所有新疆番茄上。這用意很明顯,是煽動西方所有國家停止使用新疆番茄原料或成品。


每當新疆的產品在海外日漸受歡迎,成為商家和消費者爭相採購對象時,美西方國家的反華分子就蠢蠢欲動進行抹黑打壓,方法是先由傳媒出手,就如早幾年前的新疆棉花事件,由BBC率先發放抹黑消息,指新疆當局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採摘棉花,然後引發國際企業連串抵制。BBC近日又以同樣手法再次出手,今次目標是新疆生產的番茄。


強迫勞動情節全無事實基礎


報道首先找來一個化名為艾哈邁德的維吾爾人前囚犯,講述被強迫勞動摘番茄的經歷,聲稱每天若不能摘夠650公斤番茄,就會被「吊起來」用電棒打云云。這樣無稽片面的情節,作為國家級傳媒的BBC,卻竟在全無求證下很認真地報道出來。通篇報道,令人懷疑真實性。


該篇報道又對新疆番茄進行了煞有介事的DNA認證,搜購了17款意大利和歐洲品牌的番茄膏,交給澳洲一間農產品來源測試服務機構,進行番茄膏原材料產地來源檢測,以番茄從土壤中吸收的微量元素,來檢定產地來源,結果發現全部都可能來自新疆。但有部分歐洲番茄膏的廠商自行取樣化驗,得出的結果卻與BBC掌握的報告,不盡相同。


記者不願花一秒鐘了解新疆真相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時強調,新疆不存在強迫勞動,中國政府始終堅決反對並嚴厲打擊強迫勞動。他指出,在有關的調查報告和視頻中,所謂的證據很多都冠以「聲稱」、「感受」的主觀臆測,在未經核實下先入為主、斷章取義,妄言新疆番茄採收行業存在強迫勞動,批評有關記者大費周章花幾個月時間研究十幾種番茄醬,卻不願花一秒鐘了解新疆的真相,是典型的雙標偏見。


林劍又批評,近年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不斷借強迫勞動博眼球、蹭熱點,一批批所謂導演、演員粉墨登場,一篇篇所謂證詞、報告屢見不鮮;上周炒作新疆棉花,這周又炒作新疆番茄,反問下周是不是要將黑手伸向新疆光伏、新疆胡蘿蔔,甚至是新疆的牛羊肉?他強調,無論如何污蔑抹黑,都改變不了新疆產品物美質優的本質,破壞不了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繁榮的事實。中方希望有關方面認清強迫勞動謊言背後的險惡用心。


新疆發展神速真的假不了


其實美西方國家反華集團精心設計的「抹黑鏈」,就是「去中國化」的一部分,所謂「維護新疆人權」無非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遮羞布,唱衰新疆產品,最終目的是袒護自己同類製品的利益。以新疆塔城地區沙灣市的3萬多畝加工番茄為例,就是100%全機械化採摘。一台高效率的採收機一天可採收100畝地的番茄,相當於150人一天的採摘量總和,又何須強迫勞動?


新疆發展進步的過程中難免有雜音,但任何人和雜音都無法削弱新疆各族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堅定決心。


中國剛宣布完成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鎖邊」工程,將3046公里沙漠邊緣轉為草原,這是世界最長的沙漠生態屏障,而成為外媒熱議的另一則消息,是中國政府在新疆乾旱地區建設水產養殖中心,數百萬顆珍珠貝苗正在沙漠中人工養殖。這些都是新疆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最新畫面,與BBC的一味抹黑截然不同,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新疆?外國人士應該親身到新疆走走,因為眼見為實,新疆發展神速真的假不了。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4
好正
2
心心眼
2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2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