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焦點短打】EP717:中國產業界直指美國晶片不可靠 無懼打壓反制措施陸續來

//中國對美禁運原材料只不過是眾多可用來回應的其中一張牌。//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企業成員總數逾萬的中國四個高新產業團體,包括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通訊企業協會,近日先後發出聲明,指美國晶片產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呼籲國內企業審慎選擇採購美國晶片。而商務部亦發布對美國出口管制的公告,禁止可用於軍民兩用物項出口到美國,包括鎵、鍺、銻、超硬材料及石墨等。中國官方與業界對美國作出的反制措施,有力回應美國對華無理實施的新一輪晶片及相關產品輸出禁令。


美國商務部本月二日公布進一步加強對中國晶片和製造設備出口管制措施,亦是美國總統拜登在離任前,對中國實施的第三輪晶片產品和技術打壓,美國新的出口管制產品包括24種半導體製造設備、三種軟件工具和高頻寬記憶體。美國商務部也將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的多家公司列入管制範圍,以色列、南韓和台灣製造的設備也受相關管控規則約束,以切斷中國透過第三國取得先進晶片技術的可能,另外還將140間中國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美國「長臂管轄」迫盟友圍堵中國


美國是試圖透過「長臂管轄」,限制中國與第三國貿易來取得晶片技術。有消息指,美國今年以來,花了多個月時間與盟友及晶片企業談判對中國實行的跨國禁制措施,但美方最終推出的「管制範圍」文本長達200多頁,卻被業界認為「極為複雜」又「漏洞百出」,這樣的誕生過程和結果,本身就說明了這政策的荒謬性,而儘管美國政府以及一些美媒誇大效果,而事實已反覆證明,這樣的打壓既不可能嚇倒、更阻止不了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進步。


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出的聲明指出,美國政府隨意修改貿易規則,令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安全穩定已經造成實質損害,協會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聲明又指,隨著美國出口管制措施不斷加碼,反噬效應也持續擴大,美國對華管制措施的隨意性對美國企業也造成了供應鏈中斷、營運成本上升等隱患,令美國晶片產品的穩定供應產生負面影響,美國晶片產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中國相關產業將不得不謹慎採購美國晶片。


而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通訊企業協會,亦發出同類聲明。多個中國大型產業協會同時發聲,已標誌著未來相關的業務交易必然會剎車。有美國媒體指,美資晶片巨企英偉達、AMD和英特爾等公司的收益必將受影響。就單以英偉達來說,該公司今年七月底至十月底在中國市場的收入達到54.1億美元,約佔公司總收入的15%。中國企業一旦不再購買美國晶片產品,誰的損失最大?


有經濟分析師指出,受美方這些限制措施影響,中國晶片產業明年對美國的資本支出可能會下降100億美元。貿易最基本原則是一方肯買,一方願賣,中國是全球大多數電子產品工廠的所在地,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因此,同中國圍繞晶片進行商貿往來和合作是必然的,這是全球產供鏈中的自然流動。美國政府以行政命令來干預自由貿易,只能自招損失。


中方手上很多牌回應美西方打壓


美國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圍堵打壓中國取得新晶片和技術,只會令中國自主研發的相關產品更快速發展,但中國禁止對美國出口的礦材物料,美方一時三刻就很難找到補替品。就以商務部公布對美禁運的鎵和鍺來說,這些原材料可用於製造半導體,而鍺還可用於紅外線技術、光纖電纜和太陽能電池,銻則可用於彈藥、紅外線飛彈、核武、夜視設備、電池以及光伏設備的生產。今年中國佔全球精煉鍺產量的59.2%,精煉鎵的產量更佔98.8%。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顯示,美國大約一半的鎵和鍺供應都直接從中國獲得。這已表明,在中美晶片戰之中,中國並不是完全被動的,而對美禁運原材料,只不過是中國眾多可用來回應的其中一張牌。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9
好正
4
心心眼
5
好好笑
5
令人傷心
5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