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焦點短打】EP394:美國貿易圍堵中國策略潰敗 「印太框架」成員國身體最誠實

//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把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亞太區國家經濟受損,最終必注定一敗塗地。//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5月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框架」,他當時指出,推出這個「框架」是為了提高供應鏈韌性與安全的協議談判,深化美國與「印太地區」夥伴的經濟合作,幫助美國公司在這些區域開展業務,並提高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同時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但一年下來,拜登的對華戰略性經濟圍堵計劃已告失敗,參與「框架」的14個國家之中,除了美國和日本之外,所有簽署了協議的印太地區國家,被揭出對中國的經貿依賴比重越來越高。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最新發表的報告,分析了2010年至2021年這過去10年印太區國家的貿易情況,指出在2021年,「印太經濟框架」成員國的進口來源地,中國佔比平均超過3成,對華出口佔比約為2成。按年分別提高40%和45%。此外,中國也是一半成員國的最大出口目的地。


亞太區國家與中國經貿關係越趨緊密


根據該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進口方面,印尼從中國進口集中度指數在此期間上升了83%,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度依賴中國的集中度指數也上升了50%以上,南韓的進口集中度指數也呈現了6%的增長趨勢。在出口方面,汶萊對中國的出口集中度上升了200%以上,而南韓對中國出口集中度的增長幅度也達到了30%。


報告又指出,新加坡的出口集中度提高幾乎完全是因為對華半導體相關出口增加,汶萊的異常性增長,也幾乎完全是因為其與中國「爆炸性」的貿易關係,此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資助了汶萊摩拉深水港的大規模擴建。


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去年5月正式宣布啟動的「印太經濟框架」,有13個國家成為初始成員國,分別是美國、日本 、南韓、印度、澳洲、新西蘭、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和汶萊,隨後白宮又宣布太平洋島國斐濟成為第14個創始成員國,據資料顯示,這14個國家,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40%。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曾對媒體直接聲稱,組建「印太經濟框架」是為了反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不過,美國提出的這個所謂「經濟框架」,進展卻一直被評價為非常平庸,無法體現出什麼商業回報,而美國的所謂貿易承諾,只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夥伴國普遍認為,因為沒有實質性進入美國市場的新途徑或其他貿易特權,令「印太經濟框架」缺乏動力。到去年9月,「框架」首次在洛杉磯舉行部長級會議期間,印度就以「目前看不到益處」及「可能歧視發展中國家」等為由,宣布暫時退出「框架」的貿易談判。


美國對華掀經濟冷戰注定無功而還


其實「印太經濟框架」,本來就是「美國優先」的產物,其他國家利益和訴求則被忽視。美國在提出苛刻要求的同時,又不承諾以降低關稅或擴大市場准入作為回報,造成一些國家的參與動力不足。美國試圖構建針對中國的經濟價值觀同盟,煽動亞太區內國家與中國「脫鈎斷鏈」,以達到美國主導亞太經濟、維護自身霸權、遏制中國目的,是以經濟合作為名,行經濟冷戰之實,無功而還已成定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早前指出,關於「印太經濟框架」,中方一貫認為,亞太經濟的成功得益於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無論以什麼名義搞區域合作,都應當堅持開放包容,不是歧視或者排他。而各方應共同反對美國的經濟脅迫和霸凌行徑,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確保全球產供應鏈穩定暢通。


對美國而言,推出「印太經濟框架」目標是在亞洲建立一個「可信賴的合作夥伴」網絡,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今次這份研究報告,卻反映了相反的趨勢,也反映了最原始的經濟力量,向美國當頭棒喝。美國試圖透過「框架」,將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排除在外,並且分裂亞太地區,甚至架空了東盟在區域內的中心地位。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把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亞太區國家經濟受損,最終必注定一敗塗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5
好正
3
心心眼
5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