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焦點短打】EP845:香港差異化優勢吸引全球生源 打造國際教育樞紐關鍵「非西方化」

//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坐擁獨特地緣及教育資源優勢,但卻沒有打造出「國際教育樞紐」,從留學目的地嘅大熱國家美英加澳嘅身上,香港可以如何取長補短?//


主持:周元谷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亞洲的教育重鎮,擁有世界級的大學和多元文化環境,但是要真正成為國際教育樞紐,還有很多功夫要做。


據悉,特區政府本學年起放寬8間資助大學招收非本地生人數限額,由相當於本地學額的20%增至40%,本學年八大共取錄逾17,000非本地學士,相當於本地學額的23.2%。這個水準目前已與國際教育樞紐,例如英國與澳洲旗鼓相當。


但是,從全球留學生的市場佔比以及教育服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來看,香港與英國及澳洲還相差甚遠。以澳洲為例,國際教育產業是該國第四大出口產業。近年來,教育服務約佔澳洲GDP越4.7%,每年給澳洲帶來超過400億澳元收入,而香港特區的教育服務只是佔特區GDP約1.3%左右。


美英澳加著力打造留學品牌


我不妨看下別人是怎麼做的:以澳洲政府為例,他們將教育視為出口產業,他們提供完善的學生住宿、語言支援和就業輔導,甚至給予國際學生在在校期間很大的打工空間,比如在學期內每兩周可以工作最多48小時;在學的假期期間工作則不設任何工時限制。英國大學則非常積極在海外設立分校(如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以及提供大量獎學金吸引發展中國家的學生,在畢業後的逗留期限方面澳洲和英國最長也能留到3年,比現時香港的相關政策多出一年。


另一方面,英國及加拿大分別透過「Study UK」及「EduCanada」品牌,推廣其的國際教育產業。而另一個留學巨頭就是美國,它們通過一個叫「EducationUSA」的網絡,在超過175個國家及地區設有約430間留美諮詢中心。


「留學香港」品牌未打響


反觀香港,我們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留學香港」品牌則完全未打響。那麼,香港尚未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思考:首當其衝應該是學生的住宿問題,香港本地的宿位緊張,只有本地生和博士生才有宿舍申請的機會,而非本地的國際學生則要自己尋找住處,租金高昂。其次是語言障礙,雖然大學用英文教學,但日常生活我們是以廣東話為主,而對國際生的語言支援相對比較少,所以部分國際學生在日常交流中都面對相當多的困難。而在畢業後的出路方面,市場對國際生的支援是明顯不足的。除了前面提到的語言障礙之外,本地職場文化對外來背景人才的包容程度亦有待提高。此外,相比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國家香港在海外招生推廣的效果似乎一般。


四大方向吸引全球學生


由此,我們不妨想一想,香港是否可以找一找與西方國家發展教育產業的差異化優勢,通過打造和宣傳自身特色去吸引全球生源呢? 


首先,進一步為非本地生提升住宿與生活支援服務,比如合理利用北都區的土地增建學生宿舍,或資助私人機構提供專屬學生公寓,或設立非本地學生的「學生支援中心」,提供廣東話以及快速融入本地生活的系列課程。其次,設立更多具有香港特色的、符合香港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的定向獎學金,以此有針對性地吸引優秀學生。第三,對非本地生畢業後的出路提供支援,比如適度延長IANG簽證從目前的2年到3年。再比如,為聘請非本地畢業生的企業提供有限度的稅務優惠等。第四,加強海外宣傳,可效仿英美澳設立專責機構來推廣和打造「留學香港」品牌。除了內地市場,亦可以特別針對東南亞市場、中東市場和非洲市場進行推廣宣傳。


總體來講,香港的地緣優勢、教育資源優勢都不必多說,絕對有潛力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但我認為,國際化不等於歐美化、不等於西方化。而要找到自己的特色與定位,以此來增強在國際上的吸引力,期待特區政府可以積極攜手學界、商界共同探討與合作,為香港吸引到全球人才,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