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與抗日戰爭
我家與抗日戰爭

本文作者:吳康民

余生亦晚,抗日戰爭開始時,我才十一歲,讀初中一年級。但家鄉中不乏滿腔熱血的革命青年,其中也有中共黨員,組織青年抗敵同志會(簡稱青抗會)、銀河劇團,進行抗日宣傳。小小年紀的我,也成為抗日宣傳隊的一員。跟隨哥哥姊姊們「上山下鄉」,到農村山區宣傳抗日大道理。特別有一位大哥哥,擅長用潮州話寫一些抗日歌謠,用潮州人最喜聞樂聽的淺白押韻的歌謠(即「潮州歌仔」),由我拿去各處張貼,並教鄉村農民詠唱,我還記得隨銀河劇團到處演出街頭話劇《豆餅》。內容是說東北地區日本侵略軍到處搜捕抗日游擊隊員,我扮演一個年幼無知的小童,當日軍來到村裡,有一個游擊隊員藏在「豆餅」(即大豆榨油後的豆渣壓成餅狀供「施肥」之用)堆之中。日軍到來,「鞭打」我這個小童,逼令指出游擊隊員藏身之地,我當時就指着豆餅堆,結果游擊隊員被捉走。扮演父親的回家,知道了這件事情,大義滅親,就當場把這個「逆子」槍斃了。

我的父親是個老革命,抗日戰爭初起,國共再度合作,他由香港回到潮汕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二集團軍政治部少校幹事,由翁照垣(十九路軍旅長)任主委的廣東第八戰區抗日自衛團的幹部訓練所任訓導主任。

我的兩位哥哥,都曾經參加抗日游擊戰爭。大哥吳逸民參加粵北游擊隊,並任省委機要交通員。後受命到中山大學復學,擔任農學院黨支部書記,從事學運工作。

我的二哥吳健民在中學時期就已經輟學參加潮汕抗日游擊戰爭,曾擔任韓江抗日縱隊支隊政委等職。

父兄都是文人,並不是武將,他們都是以政治工作和宣傳武器作戰。在抗日戰爭中,由於中國的教育工作落後,文盲眾多,文化宣傳工作並不亞於武裝鬥爭。

我家都在父親的教導下,「老老實實做人,不爭名不爭利。」父兄都是資格很老的老革命,但「官位」卻比他們的資歷為低。為了民族解放,人民利益,這些又算什麼呢。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5年7月22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