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跨境買位服務 灣區安老成趨勢
推動跨境買位服務  灣區安老成趨勢

如同許多已發展經濟體一樣,本港正面對人口老化日益嚴重的挑戰,當中牽涉多個政策範疇,需要政府以至整個社會共同努力應對。但本地安老院舍輪候時間長,反觀內地安老院舍環境寬敞,護理人手充足,跨境安老或料將成為趨勢。有立法會議員獻計,希望政府推動跨境安老、跨境醫療合作,在中山、東莞的安老院試點買位,並透過關愛基金幫助長者在內地購買醫療服務,為港人提供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的選擇。


香港已踏入老齡化城市,官方推算65歲及以上長者佔比將由2022年中的20.8%,逐步升至2028年的25.3%,預期到2039年,每三個港人便有一名長者。增加安老院舍照顧服務名額,推動「改善買位計劃」、推展合約院舍項目,以及「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項目,有助為長者提供更適切的服務。新年度投放於長者的預算經常開支達1231億元,較2017至18年度的約710億元增逾七成。


人力資源是本港經濟增長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專家分析指,若本地勞動人口萎縮,很可能窒礙經濟增長的潛力。政府需因應各項安老及醫療服務需求增加,不斷改善安老服務,應對所帶來的挑戰,長遠希望為長者締造康健樂頤年的環境。


近水樓台先得月,現時超過53萬港人長居廣東省,當中更有約8.9萬人年屆65歲或以上,反映愈來愈多港人選擇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港府現時有透過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向分別位於深圳與肇慶、並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安老院購買院舍照顧服務,讓正輪候資助護理安老宿位的長者自願選擇入住,北上養老。


若與香港一些環境較差的安老院比較,內地院舍有如「天堂」,而在內地養老的港人更想在家鄉附近安老。建議政府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指定兩至三間養老院買位,或可先於中山、東莞等有較多港人聚居的城市試點推行,並打破由港資營運院舍的限制。


就醫安排是有意在內地養老港人關注的焦點,議員建議政府,透過關愛基金幫助在內地養老的港人購買內地醫療服務,並擴寬醫療券使用範圍。社署自1998年推行「改善買位計劃」,增加資助護理安老宿位供應。截至今年3月底,津助宿位平均輪候時間最高為31個月。按每月每宿位計,2022/23年度「改善買位計劃」宿位的政府平均成本為16593元。若在內地買位,成本約4000元,僅為香港的四分之一。


當局日前公布於5月10日起推出「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醫院管理局病人先導計劃」,容許香港居民病歷轉介至港大深圳醫院,有政黨建言盡快將計劃推展至其他內地主要醫院及診所。長遠而言,可參與港大深圳醫院模式,在內地主要城市建設合辦醫院,方便定居內地港人就地求醫。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內地與香港關係密切,文化及生活習慣相近,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居民選擇到內地安老。期望當局積極考慮擴展跨境安老措施,優化現時試驗計劃;將「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擴展至其他省份,擴大福利跨境可攜範圍;「長者醫療劵計劃」應擴至大灣區其他指定認可醫院及健康服務中心,為移居內地的長者提供居家安老支援服務。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7
好正
21
心心眼
4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