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脫歐而陷入經濟泥淖、勞工短缺危機的英國,頻頻出招向外「撬人才」。據報,英國日前推出新的「高潛質工作簽證」(HPI)計劃,向被列為全球50大頂尖學府的大學近5年畢業生招手,此一新動向勢必加劇香港人才外流的威脅。港府應當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應對策略,提供更實際的援助和具體措施,改善人才培養機制和用人環境。種好梧桐樹,方能引得鳳凰來。
年前英方向港人推出BNO持有人5+1定居計劃,吸納最少12萬港人移英。新計劃瞄準大學生,大開方便之門,提供兩年及三年工作簽證,定會吸引符合資格的年輕人,吸引力則因人而異。按有關標準,港大、中大及科大的近年畢業生均是可能之選,本港人才恐現新一波流失潮。
移民顧問對此反應不一,有指該計劃客觀效果就是令本港移民潮更趨白熱化,面臨人才流失威脅勢更大,因而促港府「加倍、雙倍、三倍的措施留住人才」。
令人關注的在於,香港作為體積小、完全開放、國際參與度高、政府參與度低的國際金融服務中心,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貿易中心,未來的發展將會繼續受外部環境變化的主導。當局一廂情願地指人才外流只是短期現象,施政不濟又不肯反躬自省,由治安到教育再到醫療皆問題百出。當然客觀來說,港府過往在人才方面還是花心機做了努力,成效就見仁見智。
人才流失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量港人移民英國,目前有近7400名本港中小學生正就讀英國私校,按年上升24%,新生的升幅更達30%,創歷年新高。早前一項研究訪問140間中學,發現移民潮下每間平均有32名學生退學、約7名教師離職,令學校面臨新的挑戰。 有識之士指出,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香港應藉助國家發展的勢頭,提升在變局中的競爭力和定力。各行各業必須關心的問題,包括如何順勢而為,趨吉避凶;如何穩住內部環境,留住創新和高科技人才;保持高度開放,同時維護自身安全。
新政府即將上場,揭開「愛國者治港」新的一頁,有條件更有良好的環境,推動產業升級和革新,並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創造新產業,提高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人才在流動中成長,也更有活力。特區政府銳意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在吸引人才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將倍增,探討擴展「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把香港的大學在大灣區的分校也包括在其中,促進區內人才流動,同時吸引世界各地優才來港工作。
儘管經歷種種風波以及疫情的重創,香港當下已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機遇和挑戰並存。市民深信全面提升本港競爭力,經濟民生的痛點難點也會得到有效改善。英澳加等國家竟相出招,星洲亦廣納人才,港中產移民潮方興未艾,年輕人亦勢必如蟻附羶。特區人才和資金恐被掏空,競爭力無以為繼絕非虛言。新政府大刀闊斧改善施政挽留人才,已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原圖: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2年前+85298****49
2年前+85290****11
2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