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這麼近卻竟那麼遠
本應這麼近卻竟那麼遠

從港英到特區回歸,香港反對派一直緊握不放的政治議題,就是特首普選。纏繞30年,期間經歷兩次人大釋法,以及不停不休的社會爭拗。現今政改五步曲終於啟動,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日前終能在立法會宣讀聲明,公布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香港的民主普選夢,即將夢想成真。可惜,開口閉口說要爭取普選的反對派,卻一再以綑綁表態形式,堅決反對政改方案,令唾手可得的一人一票普選權,本應這麼近,卻竟那麼遠。

方案體現民意合法合理

中央和特區政府落實普選的誠意及決心毋庸置疑,而不同機構的民調亦清楚顯示「631」的民意取向,約60%至80%的民意支持「袋住先」。最有利於泛民的民調結果,也僅30%反對,10%無意見,大多數市民支持「袋住先」。

周三公布的政改方案是根據《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框架制訂,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包括只要得到120名提委提名,即可成為特首參選人;獲過半數提委支持、票數最多的2至3人成為特首候選人;500萬名選民可以一人一票選舉,並採用簡單多數制,一次過投票,票多者贏。

此外,方案雖依循「8.31框架」,但已具備四個放寬空間,包括1200名提委可不記名「投N票」,讓他們有更大自由意志去選候選人;採用2至N的逐一表決的模式,增加競爭性;降低提名門檻,只須120個提委提名,便可入閘;以及為參選人定提名上限,最多可讓10人參選。政府還重申,「袋住先」並不是「袋一世」,反映今後政改仍有改善優化的空間。

泛民製造權慾人禍

2005年,立法會曾經否決過政改方案。2010年再提政改時,中央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基本上把2005年的方案再拿出來,泛民溫和派最後關頭接受「超級區議會」議席而通過了方案,但相關各方的後續處理過於粗疏,反為往後的決裂式政爭埋下伏線。而泛民內部的路線鬥爭,進一步激化民粹式的政治掛帥,令致過去兩年的政改進程,由寬坦的康莊路變成崎嶇的死胡同。雖經79日佔領之亂,但仍未吸收教訓,知所收斂。一切源自個人權慾的人禍,明顯是自己放火之餘,不准別人救火,誓要烽火燎原,政改告吹方肯罷休!

有分析指,泛民堅持反對政改,就是因為心知在「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無論如何寬鬆優化,最終都無法達成「兩制」抗衡甚至凌駕「一國」,不可能達至反對派出任特首的目標,因而決意拖垮政改。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普選落實,將會選出一個高民望的特首,他們將失去所謂民主派的道德高地,更會失去反對政府的口實,亦即失去所有「搵食本錢」。所以,政府愈讓步,他們的反對就愈堅持。

任何的方案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每一步都是民主的前進步伐,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從零開始為市民提供一個對特首選舉的投票權,這是香港民主生態,是從夢想到現實的關鍵第一步。倘若政改最終被否決,不僅讓港人普選夢碎,最使人擔心是否決政改之後,社會撕裂對立將更尖銳。不但激化政局動蕩,更讓中央對泛民政團的信任度再次劇跌。泛政治化持續,對本港經濟、社會、民生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 2015年4月24日

原圖:hkcd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