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漠之名不屬香港
文化沙漠之名不屬香港

本文作者:黃白露

報章報道台灣著名文化人李敖原欲申請來港,但因為入境處要求其提交證明文件,李敖感到被侮辱了,撤回申請。有議員批評香港入境處作風官僚,一來連李敖也要「問這問那」,二來,香港是文化沙漠,李敖能來港,「對香港未來的文化發展大為有利」。

真想不到,今時今日,仍然有人說香港是「文化沙漠」。「文化沙漠」第一次出現在人們視野已經是八十多年前的事。1927年,魯迅到香港演講,有本地學者擔憂香港文壇荒涼現狀,稱其為「荒漠之區」,「文化沙漠」一詞因而出現。可是,日月流轉、時移世易。處於中西文化中間的香港,一方面不辱使命的保留了真正的中國文化傳統,一方面不怠倦的吸收世界文化。

旅遊吸收各國文化

筆者只是普普通通一個香港人,筆者身邊的朋友也只是普普通通的香港人,可這群普通香港人在做甚麼?有的放棄高薪厚祿的建築師不做,自行做設計;有的為復興中國傳統民族服裝,在努力辦好「長衫會」;有的在周遊列國,吸收及享受各國的文化;有的為了專心寫作,只做兼職來維持生活;有的公餘追求舞蹈藝術,熱愛藝術;有的放假到圖書館看《尼采》……

再看看整個香港現在的文化生活怎樣?新年期間,香港商場在辦醒獅展覽。荃新天地《獅王駕到》展出了各式造型的獅子,有花絨講究、造工精美的傳統獅;有帶上鳳冠及金花暖帽的中式結婚獅;有用上十萬顆水晶,人手鑲嵌而成的水晶獅;有藝術家設計的藝術獅等。舞獅是中國傳統活動,漢朝已有,但在中國大陸,已瀕臨消失,20世紀中後期,通過香港電影,延續及復興了舞獅文化,舞獅課程及學校興起,近年並回饋祖國,聽說香港綽綽有名的夏國璋龍獅團近年在上海等地設了分部。

文化盛事不勝枚舉

到了3月,簡直可以用「疲於奔命」來形容香港文化人,大型國際級文化盛事不勝枚舉,有巴塞爾藝術展、香港藝術節等等;到了4月,各大拍賣行的春拍開鑼,世界各地的藝術精品都將聚集於此。香港如今已是全球重要的古董及當代、現代藝術品的交易中心。

香港,早已脫掉文化沙漠的惡名,以獨有的面目成長,不叫囂文化主義,樂意與時髦奢華並行。香港文化發展不用擔心,反而要擔心的是認為對名人需要「特事特辦」的心態。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轉載自《新報》 2015年3月10日

原圖:hkctc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