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工種模式轉變 成新世代機遇
疫後工種模式轉變 成新世代機遇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世界經濟論壇在本月20至23日舉行「可持續發展影響高峰會」,今年重點議題是如何在疫情下支援年輕世代、婦女,及被邊緣化的社群--大會認為各國政府應與企業聯手,掀起一場技能轉型革命(Reskilling revolution),具體內涵是在未來10年讓10億人接受技術轉型教育或培訓,從而為他們帶來待遇更好、又更切合未來需要之工作。


英職位空缺升 失業人數卻反增


值得留意的是,疫情對職場及經濟環境的影響,與許多政府原先估計有很大落差。例如在英國,經濟並非全面收縮,反而是快速反彈,職位空缺比率較疫情前上升約2成,可是失業人數亦同時較疫情前多近25萬人,也就是俗語所云「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為應對這情況,英國政府立即增加「求職教練」(Work Coaches)的人數多一倍至約2.7萬人,總人數較2008年金融海嘯那次更多。這些Work Coaches會因應求職者之個人情況,提供工作配對建議,或是安排「技能提升」(upskilling)培訓,讓他們融入新興行業之中。


美國整體就業狀況也與英國相若,出現大量職位空缺,卻找不到合適技術人才;乃至有分析指,若情形繼續惡化,勢將削弱總統拜登(Joe Biden)的「萬億基建大計」可帶來的正面經濟成果。


此外,美國有智庫近期發表「探討教育作為投資之回本指標」的研究報告,就逾3.7萬個學位課程、約650萬學生畢業後兩年之入息中位數,與疫情前所能賺取的收入比對,以評估哪些課程和相關技能最切合僱主需要。


專家認為,要解決目前職位與人力資源在供求方面的落差,關鍵在於為擁有嶄新技術之年輕世代提供更多經驗,尤其需要加快畢業生融入職場的速度,藉此鼓勵企業進行結構性轉型。事實上,許多僱主都知道必須引入新生代員工,透過他們對科技的認知和技能,以迎合未來市場需求,但礙於他們實戰經驗不足,故往往不敢貿然聘用;部分企業或會訂定較長試用期作觀察,可是這樣又會令有實力的新人卻步,可謂相當矛盾。


因應疫情下的職場狀況,不少專上學府決定擔當橋樑角色,同時為僱主和畢業生提供誘因,目標是讓新畢業生盡快獲取工作經驗,透過發揮自己的技能,換取企業的信任,宏觀而言便能夠推動整體經濟盡快復甦。


大學當橋樑 配對僱主畢業生


事實上,其中一個成功例子正正就在香港:城市大學自去年至今共撥款1,800萬元,推行一個相當創新的校企合作「職位配對」(job matching)計劃:參與的僱主一旦聘請該校畢業生,校方便從配對基金向企業提供該職位薪金之三分一作資助,上限為每人每月6,000元,最長為期3個月--換言之,城大這個計劃是要降低企業聘用新人的入門門檻,讓其畢業生可以有3個月時間證明實力之餘,亦同時看看工作環境能否發揮自身所長。疫情下,此計劃已獲多間大型本地及跨國公司支持,牽涉產業層面廣泛,包括建築測量、設計及工程、藝術管理、電訊、地產、銀行金融、法律、會計、醫療、教育、市場銷售、公用事業、再工業化培訓等。


當然,全球大勢既然是以「求職教練模式」作針對性支援,故上述計劃亦已為畢業生提供一對一就業諮詢服務,除典型的撰寫求職信及履歷校閱外,重點是以「職涯規劃」角度提供專業意見,為新生代作全方位的心理準備,目標是提升個人技術,以增強自身於未來的競爭力,而非單純訓練面試技巧;配合他們的科技認知水平,最新職位空缺資訊也會透過手機發放予畢業生。


疫後工作性質變化 4大趨勢


從解困角度,下一個問題必然是:將來到底需要甚麼技能去應對新出現的工種?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今年初就此發表題為《疫後未來工作》之調查研究,探討未來10年工種及工作性質有何變化,當中令人震驚之發現及預測是,成熟經濟體中每4人便有1位需要在2030年前轉換工種,也就是即使留在同一行,亦會做與現時截然不同的工作--這個發展方向固然會令部分中產階層的中年人感到很憂慮,但換個角度,卻是剛剛或準備投入職場的新生代之佳音。麥肯錫的研究尤其強調以下4大趨勢:


1)遙距教育--遠程視頻教學原本是新冠疫情下的權宜之計,可是過了一年多以後,今天有些教師已做到「人機合一」,乃至以混合模式提升教學效果。傳訊學者Joseph Walther把以科技溝通的模式稱為「超人際互動」(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是未來銷售工作及服務顧客不可或缺的技能。


2)影像世界--因應視頻教學的進一步普及,視像溝通的需求在不同行業持續激增,故此攝影、電腦繪圖、剪接及其他後期製作,亦有可能變成猶如打字般的基本技能。


3)人口老化--發達國家未來10年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嬰兒潮世代老化,醫療保健需求肯定急升,如何善用科技降低照顧服務(caring services)之厭惡程度至為關鍵,而未來必定有為數不少的人力資源用於為長者提供貼身服務。


4)綠色能源--氣候變化危機迫使各國政府進行能源改革,潔淨能源的管理與維修工作(如風力發電場)估計需要大量勞動力,亦因而衍生出勞動力市場改革。


報告也有因應中國至2030年的人力市場需求進行評估,預計法律顧問、STEM專業(科技、工程及運算法專才)、護理照顧,以及顧客服務最為「渴市」,值得所有願意融入大灣區的新生代留意。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2021年09月20日


原圖:中新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3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