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流水.人家

自江南回來,又聽到小城吵鬧,真有點不習慣。

逃出悶局這幾天,跑了一趟江南,重點節目,是重遊烏鎮。這水鄉,十多年前來過,景如其名,一片烏黑,沒色彩,卻驚艷。

那時還是一個舊遺跡,水道交錯的兩旁,全是刻歲月痕跡的老屋,木房子在年月銷磨下都變黑了,所以印象中的烏鎮,就是一個水上黑排屋的風景,房子大都荒廢了,清一色黑,沒半點色彩,小橋、流水、沒了人家。

驚艷是因為老房子加小橋流水的風景實在美,那回我在烏鎮足足獃了一整天,從日出待到斜陽,捨不得走,但不得不走,因為天一黑,連路都看不見,烏鎮的夜是一片烏黑。

十多年後再訪,朋友警告:烏鎮變了,變得人工、變得商業,成了個塗脂抹粉的富婆,古樸不再。

我想,變好變壞,也得看看,這個曾經讓我驚艷的小鎮,今天換了甚麼模樣。

來的時候,是夜晚,嘩……我只能用這字來形容,十多年後,再一次驚艷。

我想起小時候讀過的一篇朱自清文章《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忽然覺得,河裏是不是該有個古人撐小船在唱戲?

完全是電影畫面,舉目就是一張張明信片,隨便拿個手機,拍出來你會以為自己是張藝謀,誰說人工改造後的東西一定不美,烏鎮的活化保育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

河兩岸的排屋還是那些排屋,門面沒變,只是內裏都改裝成民宿、小店、飯館,整個烏鎮西柵區是個旅遊重點,規劃、發展與管理是由一間叫「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因為有一套整合系統,不會出現各自為政、互搶生意的情況,結果,保住了烏鎮安寧,留住了古樸風景,小橋、流水、也養活了人家。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2015年2月5日

原圖:ivsky.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