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稿】美好願望和底線要求
【讀者來稿】美好願望和底線要求

生活中,我們都有一些美好願望,例如有意義的工作、富足的生活、美滿的家庭和人際關係,同時也有一些維持生活的底線要求,基本的如衣食住行、人身安全等。如果我們的生活連基本的底線也滿足不了,其他美好的期望也只是空中樓閣。

我和大多數香港人一樣,其中一個美好願望就是香港能落實雙普選、建設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我們都相信在成熟的公民社會中,普選的政府較容易得到認受性,從而達至良好管治的效果。但關鍵是,如何達至普選呢?

要達至普選,中央取態是關鍵,回顧新中國的歷史,中央考慮政策和人們生活的邏輯是類似的:美好願望是理想,做得到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但如果達不到美好願望,底線也不能丟失。以我的理解,中央對香港的良好願望是:人心回歸,有效管治,經濟民生持續良好發展,回歸十六年,這個目標的達成度如何?相信大家心中有數。至於底線,關鍵就只是一條:社會不能失控,甚至影響國內的社會制度。到今天為止,雖然有時「險象橫生」,但總算保住這條底線。

從以上的思路分析,2007年12月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普選時間表,這不單是落實了基本法的要求,也說明中央也同意普選有利於香港長遠穩定發展和人心回歸。大家回想當時的是甚麼形勢:經濟從谷底全面反彈,曾蔭權連任行政長官,社會氣氛比較緩和,激進力量尚未抬頭,香港市民對國家的信心較高。當時中央判斷,回歸祖國十年,社會大致穩定,達成了底線要求,對香港比較有信心,所以訂出普選時間表,向美好願望進發。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成功經驗,反之,如果社會出現極大的動盪,中央就可能就政制發展採取保守的策略。佔領中環開宗明義就是鼓勵參與者公民抗命,以不合作甚至違法手段以癱瘓香港政經中心,以迫使中央接納他們的普選方案。法治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但如果以衝擊法治作為爭取的手段,甚至運動發展成失控的情況,肯定就是觸及中央對港「不能亂」的底線。在劍拔弩張的形勢下,大家想想對達至普選共識是利還是弊?

筆者作為工會工作者,在勞資爭議中,「先禮後兵」模式較容易達至共識,先談判溝通,如沒有合理回應,才把行動逐步升級,最後才採取罷工或癱瘓策略,但當中的關鍵仍是溝通,因為勞資雙方誰也消滅不了誰,最終也需要互信合作。在政制發展方面道理也是一樣,絕大多數香港人都渴望普選到來,中央也明言決心落實2017普選,今天已解決要不要普選的問題,餘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將普選成真。實事求是,以現時的社會「火紅火熱」情況下要達成共識一點也不容易,但2007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先集中精力改善民生經濟,減少對抗促進和諧,各方加強溝通,建立互信,我相信只要符合基本法的框架下,達成普選共識仍是樂觀的。

圖:gnci.org.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