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公私合作 提升抗疫效率
強化公私合作 提升抗疫效率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陳恒鑌


踏入2021 年春天,隨着科興與復必泰疫苗接種計劃的展開,本港的抗疫工作進入新的階段。毫無疑問,接種疫苗讓我們具備更有效、更可靠的技術手段,來阻止新冠病毒的進一步肆虐。當下,我們既要加強既定檢測、追蹤工作。同時,也要不斷提升疫苗接種工作的效率;鼓勵更多市民,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疫苗,讓本地社會盡早達至群體免疫,恢復與中、低風險地區的經濟、社會交流。


自去年初至今,由特區政府主導的新冠病毒檢測工作,在累積經驗後亦見一定改善,但可提升的空間仍然不少。眼前,西區某健身室群組正在爆發;早前有雷同情況時,不少檢測中心皆現長龍,大大減低市民檢測意欲。本人就檢測機構的資料,詢問食物及衞生局官員。包括現時相關認可檢測機構的總數?而當中,政府共採用了多少間機構的服務?此外,其餘檢測機構能否進一步提供服務?


政府與私家醫生要改善溝通


上述皆為防疫疾控工作的基本資料,但有關當局竟未能妥善準備在手。本人翻查網上資料發現,現時合資格機構有二十三間;但為何政府來來去去指定區區四間?而不在檢測流量增大的時段,再次邀請合資格機構進行招標?所謂救人如救火,檢測系統的容量,直接決定本港阻截病毒在社區擴散的效率。


隨着治愈人數的增加、留院人數下降;政府醫療團隊提出更新、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國家援建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落成啟用,大大提升處理隔離和治療的容量。亞博館內的社區治療設施也轉入備用,說明香港防疫、抗疫一眾手段的短板,在檢測而不再在於診治。至於疫苗接種計劃,目前有不少私家醫生表示,初期每家診所每次只發80針;數量太少,難以滿足市民預約,熱潮過後再補針,已令注射量大打折扣。


疫苗物流效率決定成敗


初期,如私家醫生欲補充疫苗,便須於衞生署網上系統再次登記;縱使能成功登記,但疫苗來貨時間卻難以確定。更有醫生們嘗試致電衞生署查詢,卻無人接聽。衞生署卻始終無法清楚說明,如何改善與私家醫生的溝通。


本港醫療服務,向來強調公私合作。醫管局、衞生署所僱用的醫護人手畢竟有限,政府得以倚重的大型私營醫療機構,亦屈指可數。相對地,小型私家診所及健康中心,不只數量以千計,亦分布在全港各地、駐診醫生更熟悉其病人的身心狀態。如何提升疫苗的物流效率,將決定香港抗疫的成效。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21年3月19日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好正
2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