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 不自律者需「他律」
疫情面前 不自律者需「他律」

本港第四波疫情自去年11月底開始,落筆之時確診人數已近2500人,並出現重症病人年輕化趨勢,一名42歲女病人由病發至離世不足十日,30多歲病人亦病情嚴重需要送入ICU。


防疫抗疫不外乎三招:「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及「個人防護」。「個人防護」必須稱讚市民的自覺性,除了個別人士,幾乎100%的市民出街時主動佩戴口罩,勤洗手、盡量不摸面等好習慣更不用贅述。政府現時在「外防輸入」方面的工作都值得稱讚,需要隔離人士從機場坐交通工具,一路到隔離地點均有監察,可以說非常嚴謹,希望可以更加做到滴水不漏。剩下的防疫抗疫最嚴重的問題便是「內防擴散」方面的漏洞。


「內防擴散」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全民檢測,找出全部隱形傳播者及他們的密切接觸者,將其治療及隔離,才能斬斷傳播鏈。退而求其次,某個社區發生重大爆發,就封鎖該區並進行強制檢測。以沙田乙明邨為例,政府早前就刊登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曾在12月1日至16日期間逗留該邨明恩樓超過兩小時的人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有關工作由當地警署、醫療輔助隊、房協等協助進行。


全民檢測才是根治辦法


社會上還有聲音認為香港做不到全民檢測,主要原因是認為全民檢測需要配合封城,而香港難以做到封城。正如前特首梁振英所指出,香港曾順利舉行了有300萬人參加的2019年區議會選舉,持續15小時,排隊、核對身份、取票、劃票等流程和所需時間與核酸檢測類似。若是可以成功透過610個投票站舉辦了區議會選舉,為何不可以用兩天時間檢測600萬人?還有每年打風時,若是遇到強颱風,社會活動暫停一兩日並非新奇事。所以香港是真的承受不了停擺兩天嗎?相比停擺兩日,怕是持續近一年反反覆覆沒有盡頭的限聚令,令香港承受更大損失吧!


有人說市民對參與檢測主動性不高。區議會選舉亦非強制性,為何可以有300萬人參加呢?當然是動員、教育的作用。問題就是在於如何教育市民。最好的情況當然是市民自律、配合,但一定有個別人士不自律。袁國勇近日表示在高危群組檢測中,3%檢測者不誠實,疑似用「水喉水」替代深喉唾液,還有確診病人從醫院逃離,外籍家庭傭工周末聚會等等。針對這些人就需要「他律」,用緊急立法等法律手段令其合作。若有人不配合則需要懲罰,懲罰的量刑是須令他們感受到「痛」才可以。有人不認為幾千元罰款緊要,那麼就罰款幾萬元,或者直接監禁一段時間,才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嚴厲執法並非指監禁全部人,懲罰數個,已可以儆效尤。


至於疫苗,有人期待「神效」,但筆者始終只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首先不確定有效期,其次不肯定是否對變種病毒亦有效力,即使兩個問題答案都是肯定,並且大部分市民願意配合,超過500萬人接種疫苗仍需要時間,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就指出,要到2022年初全港才能多數人完成接種,而社區需要有六至七成人透過自然感染或已接種疫苗有抗體,才能達到群體保護的效果。這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香港將變成如何!?


上文提到的不自律人士依然會成為漏洞,或需要法律規定強行接種。若是特區政府能下定決心,且有魄力在社區首先實現「清零」,那麼全面強制檢測又有何不可?當然無論是群體免疫,或是等待全面檢測實現的期間,「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及「個人防護」一定要堅持做好,否則疫情再發展一兩年,可以肯定的說,香港會一蹶不振。


袁國勇近日重申,自己不反對全民檢測,只是希望大家明白其限制,且追蹤實時位置的配套需要完善。他還鼓勵需要投入大量紀律部隊人員,協助即時追蹤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的行蹤。專家已經講得如此直白,希望政府能夠領導社會,將全民檢測面對的問題逐個解決。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1月2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7
好正
3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