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與科學創新教育
人文精神與科學創新教育

本文作者為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


「全人教育」的理想與實踐,想必是所有教學專業工作者的嚮往。撮要的演繹,就是健全的、完整的,能涵蓋德、智、體、群、美、善的教育內容,並能知行並重。套在五十年前馬斯洛(Maslow)的全人學習認知架構裏看,師生教育的互動,就是要先攝取基本的生理與安全需求,一步一腳印,提升至自我實現,發揮個人潛能,尋求理想,超越自己,進入對人、對社會都有貢獻的美好境界。


實踐「全人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當是人文精神與科學創新。兩者融合,難分軒輊,相輔相成。但說易行難,特別在國際政治森林,弱肉強食的惡性循環勢態下,科學科技用於海、陸、空及太空四軍的不斷研發,從而謀取、霸佔及掠奪最大的生存、發展與話事的空間。由此而出發的科學創新,勢必將人類謀求和平、良善、平等、尊重、改善生活、增進幸福的人文精神洗刷至盡,亦即是將科學創新的良好願望、深邃的含義,甩到九霄雲外。國際上,大國不正小國歪,當今世界科學創新最前的美國,帶頭輕率地撕毀《巴黎協定》,退出《禁止核武器條約》。事實上,隨着科學創新常態化下,全球生態環境愈受破壞,藥物與食品安全問題,嚴重至奪人命當平常;訊息仿偽毫無節制,偷呃拐騙是見慣不怪,這些亂象不斷衝着人而來,可以這樣說,科學科技創新,若與人文精神脫鈎,不將人的生命、生活與價值放在眼裏,人就只能困於四周枷鎖之中,且活於恐懼惶惑裏面。


「明德格物」、「止於至善」都是中華文化、全人教育的精髓,是人文與科學創新的淑世與永續關懷。西方啟蒙運動的集大成者康德有名言「人為自然立法」;而近代哲學大師尼采亦說過:「一旦科學失去良知,則是靈魂的毀滅!」世界頂尖的麻省理工學院,立校使命是要讓學生通過科學、工程的知識與技能解決世界具挑戰的難題,但翻查該校本科課程,學生必須修讀文學、歷史和音樂等與理工「無關」的課程,且佔整體課時的四分一。人文內容傳授與精神融入,使得MlT學生的理工智識,通過優質的教育,轉化成理工學養,衍生更上一層樓的智慧,代代相傳,凝聚為麻省理工領導世界STEM研究的優良學風。


時局大勢,政府識見,社會氛圍,決定了教育呈現人文與科學分量的輕重,但萬變不離其宗,教育關注的根本,必須是萬物之靈——人。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20年11月3日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好正
2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