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威又要戴頭盔
又要威又要戴頭盔

作者陳啟業乃香港菁英會會員

一個政治體制代表著一套遊戲規則,既然是遊戲,必有勝負雙方。佔領行動最主要的訴求是爭取「真普選」(即容許公民提名作為特首提名的其中一種方式),說到底就是要改變現有遊戲規則,讓勝負雙方於新秩序下重新執位。

筆者尊重不同信念,前提是其目標與行動一致,否則只會予人「空口講白話」的感覺。舉例說,一個人立志成為奧運金牌選手,每天卻馬馬虎虎地練習,試問他有甚麼條件成功?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要改變遊戲規則,我們必須有所付出。港人經常羨慕台灣的民主選舉制度,但我們是否知道他們是如何爭取這政治體制回來呢?以施明德為例,作為台灣黨外民主運動主要人物之一,施明德曾以政治犯身份被囚二十五年,偵訊期間被嚴刑逼供,導致他自二十二歲起便失去所有牙齒。更有甚者,由於當時國民政府不讓施明德在囚期間絕食,他曾被強行以鼻胃管插灌食數以千次。

回看香港,佔領人士能為爭取「真普選」付出多少?據警方資料,十一日夏慤道清場行動中,警方共拘捕二百多人,即逾九成九(筆者相信佔領運動總參與人數必定超過二萬)參與公民抗命的佔領人士最終「走數」。引用學聯常委羅冠聰被捕獲釋後的話:有些人是「在最後一刻留守」而非「留守到最後一刻」。說白了,這尤其是對個別反對派大佬的指控。

無可否認,佔領運動有其實質意義,奈何發展到後期逐漸失焦,更予人「為搗亂而搗亂」之感。激情過後,香港民主運動何去何從?一七年特首選舉沒有公民提名便無意義嗎?已是終極方案嗎?撕裂了的社會如何恢復溝通?這些問題值得港人深思,港府必須認真對待。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4年12月14日

原圖: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