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因果
新世代的因果

11月天氣開始轉涼,秋風吹走了夏季的悶熱與煩躁,卻吹不走年輕人的熱情與衝動,不少人心頭的疑慮和鬱結更重:香港究竟怎麼了?我們的下一代怎麼了?

理工大學一學生在社交網站爆粗遭人投訴,大學追究該學生,學生批評學校扼殺言論自由,並向報紙曝光事件;最後,大學承認處理失當,發聲明道歉認錯才能平息事件。

理大初時對學生的處理手法確實有待商榷,但令人驚訝的是,為何一個大學生可以對自己網絡爆粗的行為絲毫不感到羞愧,理直氣壯地把不良行為與言論自由掛,沒半點羞愧地把自己的粗言穢語公諸於報紙,讓全香港人見識現今香港大學生的質素與文明。

誠然,從校規上來看,學生在網絡上的言論操行不在大學管轄範圍之內;可是,不違規並不代表不違道德。

在某些國家,吸毒並不違法,但這不表示吸毒是一件正確、值得宣揚的事;法律法規並無要求人對朋友以誠相待,但我們絕對不會視一個出賣好友的人為英雄。

社會一般都有公認的道德規範,它雖不具法律約束力,卻保證了人類社會的健康與秩序。大學生,身為一個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是備受關注的一群,愛之深,社會對他們的道德要求也往往更高。

不論在香港社會還是其他地方,人們都期望大學生能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樹立積極、正面的形象。可今天,一些天子驕子非但沒有傳播這樣的正能量,還在大眾傳媒宣揚「粗口」自由,這究竟是大學生之過,還是香港教育界的悲哀?

日前,屈穎妍女士在題為《陌生的大學,陌生的新聞界》的文章中詰問:「大學教育,究竟所為何事?滿腦子學問,卻連尊重都不懂,這就是今日的教育結果?」令人揪心。

在香港生活數十年,第一次覺得,香港也是如此的陌生。幼稚園老師片面地向四五歲的小孩灌輸警察是壞人的觀念;通識課老師以一份公信力備受質疑的報紙的社評來教學生;大學教授打追求民主的旗號,帶頭鼓動學生衝擊法治。一場「佔中」,倒也讓人把這社會百態看得清楚。

「佔中」還在繼續,網絡的罵戰也在繼續。開始明白,所有今天的果,都是昨天種下的因。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4年11月14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