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容易搵錢難 紓困要靠新思維
派錢容易搵錢難 紓困要靠新思維

受到「反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接力」衝擊,當局已合共推出逾300億元的紓困措施,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豪擲1,210億元作一次過紓困,助市民、企業抗疫渡困境,應對當前困境,這是以派錢換取時間和空間的非常手段,寄望直到疫情紓緩時,能發揮提振經濟、穩定人心和刺激消費的作用。

 

增長動力萎縮 恐結構性財赤

 

然而,「派錢容易搵錢難」,當局既不應將派錢常態化,更要推出大改革,檢視各部門服務表現,並要以思維開拓新經濟增長點。

 

香港受修例風波與新冠肺炎疫情夾擊,經濟陷入「寒冬」,連續兩季出現負增長,不少企業遭受重創,市民生活艱難,消費市道低迷,政府現時以空前的大手筆去「放水」紓困,並非民粹式派錢,而是體現政府帶領香港度過難關的決心和承擔,亦符合政府力所能及、「應使則使」的公共理財原則。而從預算案公布後的民意調查和股市反應,足證有關非常手段,發揮了「民心工程」的作用,更符合市民和市場的意願。

 

引發思考的是,往後若只獨沽一味的大灑金錢,最終會令香港的財儲「家底」耗盡,整體經濟身陷墮崖之險。事實上,細看回歸至今的政府經常開支,由1,500億元增至2019年度的4,400億元,已增加近兩倍,下年度更飈升至約5,000億元,急速引發關注。

 

此外,現時政府財政儲備有1.1萬億元,相當於政府16個月開支,尚未偏離謹慎理財的正軌,但與年初時相等於政府22個月開支比較,情況需予關注。據政府的中期預測,未來5年財政都會「年年見紅」,倘若派錢之勢不歇,而經濟增長動力減縮,往後會否陷進結構性財赤的淵藪而不能自拔,這是一個不能輕忽看待的重大問題。

 

增經濟競爭力 加快布局大灣區

 

需強調,「反修例風波」的後遺損害仍未完全浮現,新冠肺炎疫情也會持續一段時間,政府需謀劃第二手準備,一旦紓困措施未能取得預期成效,或經濟和社會出現新狀況時,可以即時進行補充或調整,加大紓困力度和方向。

 

更重要的是,政府一向依賴市場力量,但本港的經濟結構單一,產業轉型緩慢,在面對轉型挑戰時便顯得力量單薄,方向亦較為紊亂。因此,政府必須以突破性的新思維,加快思考、部署,推動產業多元化、高增值化,以便提高本港的經濟競爭力,保持本港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穩健發展。在當前嚴峻形勢下,此次預算案對刺激經濟發展、推動企業創新轉型着墨不多,雖可理解,但長遠而言卻絕不可以放緩腳步。

 

今次疫情突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重要地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落實一年,政府應放眼長遠、加快布局,主動領軍,加強與內地的經濟、社會互聯互通,互補共贏,擴大產業交融和消費市場一體化,擴大經濟腹地和市場空間,提升整體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動力和活力。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 2020年2月29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點算呀
0
驚訝
0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