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普選
特首普選

2017年特首普選的討論已經持續多月,意見紛紜。

大家爭辯甚麼是真、假普選。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我們面對的,是如何在一國两制下推行特首普選。

普選的框架已在基本法內列明:由擁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名,然後港人一人一票選出,最後,由中央委任。

這個框架說明了事件的要害:在一國兩制下,港人有選舉權,中央有委任權。兩者的權利或權力都是實的。這說明一個政治現實:一國兩制下特首需要取得港人及中央的信任。

但是,兩者間可能存在矛盾,若港人選出的候任特首,中央不任命,在今日的政治環境,必起爭拗。

以現在的政治形勢分析,若候選人只講一國、忽略两制,他不會當選。若候選人只講两制,罔顧一國,就算當選,中央都不會委任他。

筆者多年來留意香港的政治形勢,一直對2017年落實特首普選持樂觀態度,觀乎2007及2012年兩次特首選舉時的民意,市民採取了與立法會選舉時截然不同的政治態度,兩次都只有少數市民在民調中支持兩位頗具盛名的民主派候選人,在2012年何俊仁的支持率只得10%。

換言之,港人不笨,明白若選出一位與中央對抗的特首,吃虧的將是自己。
但是,過去一年多香港政治生態進一步劣質化,用不同手段攻擊政敵,使一些沒有犯錯的政治人物的民望下滑。

在如斯政治生態下,在2016、17年選舉期間,政敵間出現你死我活、爾虞我詐的鬥爭,必定無日無之。外地的政治鬥爭手段,可能相繼輸入,攻擊缺乏實際政治鬥爭經驗的港人。

若建制派候選人被攻擊下馬,使與中央對抗的候選人勝出,最後靠中央守尾門,不委任當選者,相信政治形勢將非常混亂。

要成功設立各方接受的特首普選安排,歸根結底要看從政人士是否懂得「一國」「兩制」兼顧。

香港與內地的政治價值觀不同,是不爭的事實。

求同存異,特首候選人雖然堅決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但擁有政治智慧,懂得在两地政治價值觀分歧時,知所行止,香港在2017年當可落實特首普選。

從這個角度出發,提名委員會的角色便很清淅,只提名擁護一國兩制的人為候選人。就算是民主派,若他們擁護一國兩制,應該讓他們入閘。

希望港人保持頭腦清醒,政治紛亂,於己何益?大家和衷共濟、共建香港,才是上策。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2013年10月16日 ,此版本經作者修訂

圖:114.com.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