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再展Gotong-royong
獅子山下再展Gotong-royong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十年發展藍圖,又掀起一陣「星港較量風潮」。香港人面對李顯龍提出的基礎建設和福利計劃,例如月入六千元便可置業等,好像只能瞠目結舌。

新加坡的眾多惠民措施令人目眩,也令不少人忽略了李顯龍大計中的一個亮點——對社區共融精神的重視。他在馬來語的演辭中,讚揚馬來西亞族群的gotong-royong 精神為新加坡樹立好榜樣,以包容共濟的態度支持社會和經濟發展。

跌倒自己爬起來

Gotong-royong是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傳統精神,意指社會動員整體力量,互相扶持。美國人類學家CliffordGeertz 對gotong-royong 的解釋為「共同承擔責任以達致在工作、政治和個人關係方面合作的龐大傳統制度,具體而複雜……」(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新加坡曾是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1965 年分家;今天,兩國仍然保持高度緊密的關係,經濟和社會相互依存。李顯龍重視共融精神,自有其政治考量,但即使撇除政治因素,在共融的社會環境下,政府鼓勵每個人發揮最大的潛能,當可讓城市更多元化,造就更多機會,讓理想得以實現。

獅城向被視為香港「宿敵」,只因兩地有相同的「苦況」——同為島國、地方小、自然資源缺乏、同屬開放型經濟體,故必須以開闊和包容的心態,善用人的技能和創造力,才得以生存和成長。

先天不足,造就上一代香港人那份獅子山下的精神,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那時候,我們對gotong-royong 精神還似曾相識,我們不會因失敗而埋怨、諉過他人,跌倒便自己爬起來,爬不起來總有人扶你一把。

出路向前邁一步

反觀現在的香港,經歷政治洗禮之後,拚搏精神以至包容共濟還殘存多少?最新的時麾用語是「撕裂社會」,但「撕裂」豈是單方面造成的?喊口號者自己是否全沒責任?

多少進取政策和發展概念在起步階段已遭封殺,發展新界東北覓地建屋正是個好例子。幾許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措施,都在執拗中止步不前。怕外來人跟本地人產生競爭,又不願與他人分享利益;沒有好的反對理由,便乾脆指政府非民選、缺乏認受性,便抹殺一切政策和舉措。要知道香港為何落後,想想新加坡,或者再回首看看上一代的香港人是怎樣冒出頭來的。

包容和開放,絕不止於體現在對待少數族群和新移民的政策上,還須體現在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須有其氣魄與量度,不理性的抗拒、否定、故步自封,顯然不是出路。我們可以因為懼怕而攻擊他人,亦可以向前邁出一步,為我們的拚搏精神加添一點包容和共存。公共事務顧問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3年9月13日

圖: dchome.ne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