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大約由去年初開始,個人在本欄分析中美關係的文章有差不多10 篇,而個人的取態是傾向悲觀。所謂悲觀,是指鬥爭將會曠日持久,過程既痛苦,代價也高昂,同時亦針對那些「可以通過談判,很快重回正軌」的樂觀言論。個人分析的基礎,是美國會用盡一切手段,去遏制中國的崛起,這是結構性的矛盾。

 

在過去一年的發展,形勢愈來愈清楚,所謂貿易糾紛,只是用來遏制中國的其中一個手段。而遏制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兩黨朝野的一個共識。美國由針對中興,發展到全力打擊華為,這說明美國已經全方位出擊,能用上的招數都會用上。如果只是貿易的問題,那是利益上的重新分配,中國大不了再讓一點利。但如果是全方位遏制,那就無甚好談,所以談判不是解決中美矛盾的出路。

 

根本問題:中國崛起 威脅美國霸權

 

當然,由中美矛盾爆發開始,一直有不少人一廂情願地認為不必過慮。因為特朗普是生意人,他一定會精打細算,為美國爭取到足夠的利潤就鳴金收兵。這種思路,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所有問題,簡化為特朗普的個人風格問題,而忽略了中國的崛起,是威脅到整個美國霸權的根本問題。當大家翹首以待中美快將達成貿易協議時,結果又再重演美朝會談的最後一刻破局。事情發展到今天,如果仍然相信美國見好即收,大概是百分百的政治無知。

 

早在去年,本欄已經指出,美國不斷放風增加中國進口關稅到25%,目的是迫使在內地投資的工廠設備外移。在內地投資的廠商,特別是外商,他們的計算,是關稅增加一成,他們仍傾向留下;但如果增加到25%,他們除了移離內地之外,再別無他法。所以美國增加關稅的策略,根本就是動搖中國的生產基礎,破壞其生產鏈條的完整性。如果美國懷有這個目的,那又有什麼好談呢!

 

早前美國針對中興的官司,可能仍然有人認為原因是中興謀事不周,咎由自取。但不出數月,華為又是同一命運。就算不是商界中人,市民以普通常識去看一看事件,也可以覺得美國已經是隻手遮天、蠻不講理。

 

無論大家是否同意這是美國單方面遏制的手段,擺在眼前,美國這些行動,會帶來哪些災難性的後果?無論特朗普在往後的日子會否讓步,撤銷對華為的單方面制裁,經此一役,北京最高決策層將會作何反應?作何部署?首先要回答的問題,美國是否仍然是可以合作的伙伴?在國際上的分工,大家都扮演着自己有比較優勢的角色,儘管許多人議論,中國扮演的是吃骨頭的角色,但就算是骨頭,中國仍然願意啃,那就相安無事。以資訊科技為例,美國的優勢是平台,中國的技術在美國平台上開發,避免觸動根本利益。但美國以趕走中國在其平台發展為手段,那中國只有自行開發,也就是以後中美會各行各路,多年形成的生態系統被完全破壞。就算特朗普撤回制裁,但中國對美國,對現行生態系統的信任已經崩潰,中國將來所有重要技術,都會以國家安全的因素來衡量。全球都要為這個生態系統被破壞而付上高昂的代價。猜疑取代信任,全球一體化將會大幅倒退,這個代價是無從估算!

 

從過去一年發生的事件看來,美國是經過非常周全的安排部署,而且是急風勁雨,步步進逼。北京在提出民族復興的宏願時,不可能沒有計算美國的反應。中國的綜合國力在美國之下,面對美國的凌厲攻擊,中國可以選擇的策略就是防守。穩守的結果就是「拖」。拖,不是如特朗普之前所言,要拖到2020 年美國總統大選。因為美國遏制中國,已經是美國兩黨朝野的共識,在2020 年,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也不會馬上改變政策,放中國一條生路。中國的拖,是拖到現時這個生態系統被破壞之後,其經濟惡果浮現所帶來的代價。美國要維持他們霸權地位,對於這個高昂代價,可能仍然勉強肯付,但美國的盟友,又肯不肯付?盟友的人民,又肯不肯付?那就要等到大家「埋單」時才揭曉!

 

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是要改變現時中國執意要走民族復興的道路。美國已經把話說明,要吃美國這口飯,就一定要聽話。聽話的樣板,就是像日本那樣,俯仰由人。

 

民族復興,是13 億中國人民的最大公約數,是維持全國團結的定海神針。這條原則,一步也不能退。只要看清楚美國的底牌,中國只要政治上不動搖,維持政權穩定,一直守,一直拖,美國就只有空着急!

 

毛主席發表過一首《西江月.井岡山》,是記述在1928 年,紅軍以弱勝強,成功擊退敵軍的事迹。在2019 年的今天,重溫這首《西江月.井岡山》,也可以在中美角力戰場上,找到一些體會: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霄遁。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9年5月30日

 

原圖:新華社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