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速造地紓民困
全速造地紓民困

早前,土地供應小組(下稱:小組)向政府呈交報告,提出對土地供應策略及土地供應選擇的建議。民建聯認為小組過去年半時間內,就各項覓地選擇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諮詢及討論,其中包括了5 個月的多管道公眾參與活動,報告建議值得政府重視。而上周政府經過一個多月的考慮後,接納小組的主要的建議,我們認為是合理及妥當的做法。

 

過去,我們一直倡議以多管齊下的方式覓地,並傾向集中精力推動較大面積的覓地計劃,特別是東大嶼計劃,以避免重復見縫插針式拓地的爭議,並建立土地儲備。而這些觀點最終獲載入小組報告內,今日又獲得政府採納,我們表示歡迎。現時,社會已就覓地取得共識,下一步政府首要的任務就是按小組的建議,全速落實並提出具體執行計劃。而就政府對小組報告的回應,我們認為有幾點值得關注。

 

首先,在拓地上誠然「沒有無痛」的選擇,但不等於不能將「痛」減到最低。在善用棕地、改劃農地及填海的過程中,原有土地上及水域內的作業者及居民難免受到影響。這方面,當局必須關注拓地對漁農業、棕地作業、鄉郊及寮屋居民的影響,推出相關的政策,以提供合理的搬遷補償、復業選擇及發展政策,讓受影響居民獲得安置、棕地經營者及漁農業獲得補償和持續發展的空間。

 

土地發展不宜密度過低

 

其次,就發展粉嶺高球場32 公頃用地,如果發展密度過低,只興建少數單位,可以說是極大的浪費。事實上,相關土地規模相等於4 個粉嶺清河邨,而清河邨現時單位為7200 個。若全面以公營房屋為主發展,並以清河邨規模推算,我們估計總單位數量可達2.5萬個左右,容納人口達7 萬至8 萬。而當局提出在5 年內將土地變為「熟地」,並在10 年內讓首批居民入伙,其時間表頗為進取。但一個32 公頃的公屋發展計劃,只提供約200 米的道路改善計劃作交通配套,是完全低估發展帶來的交通壓力,相信地區亦很難接受。我們期望日後經過詳細的規劃研究後,當局能提出整全的交通方案,以釋除地區的憂慮。

 

第三,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並非小組的優先覓地選項,但小組亦建議政府在考慮這個選項的利弊及相對優次時,應以強而有力的科學分析作支持,包括參考房協的研究結果。現時房協的研究還未完成,當局就「叫停」,實在有點令人費解。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存在爭議,當局現階段集中力量及資源推動社會有共識的建議,是可以理解,亦值得支持。但小組建議的八個選項,畢竟未能徹底改變土地匱乏的狀況,亦未足以建立土地儲備,今日貿然叫停相關的前期研究,他日重提建議,恐怕又要再反覆折騰。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2019年2月27日


圖片來源:文匯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支持
2
無計啦
0
無意見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