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援風波的啟示
綜援風波的啟示

政府打算在下月起調高長者綜援申請年齡至六十五歲,特首在答問大會的回應觸發風波,一直燃燒,直至上周五特首提出「就業支援補助金」補充措施,繃緊的社會氣氛稍為緩和。


特首在短時間之內「拆彈」,提出的折衷措施回應民意,反映她做事有魄力,重視與社會及議會的關係,值得肯定。


然而,必須承認事件在社會引起的反響很大,究其原因,是長者認為特區政府在關顧長者上缺乏同理心,只着重政策數據,甚至是閉門造車,傷了長者的心,加上社會幾乎一致同情長者,令事件迅速發酵。


不強化支援 收緊申請資格


政府訂立綜援,原意就是要支援社會有需要的人士。現行綜援制度經常被人批評原地踏步,未有配合受助人的需要,政府今次不是強化支援,而是在未有配套措施下收緊申領資格,難怪令長者意氣難平。


經一事,長一智。特區政府應該明白任何收緊長者支援的建議,必然引起社會很大爭議,這並非是長者貪得無厭,而是香港社會一直要求改善長者照顧措施,加上本港貧窮長者人口多,若撇除所有福利措施,長者貧窮率達百之四十四點四,情況嚇人;第二,香港沒有一套整全的安老政策及退休保障,只有低認受性的的強積金及各項零散的長者福利措施,不少基層長者在退休之後徬徨無助;第三,長時間的看病輪候時間及難以預計的藥費進一步加重長者壓力;第四,在市民眼中政府確實有充裕的財政實力為長者做得更多。


歸根究柢,香港正踏入老齡化社會,作為有承擔和負責任的政府,有必要為社會提供全面安老政策,包括從醫療經濟支援、就業以至福利配套等措施作出全面檢討,使我們的長者獲得更佳保障。


涉長者福利措施 官員須三思


《財政預算案》下月底公布,筆者希望政府吸取教訓,若有涉及長者福利的措施,必須十分謹慎,不能只考慮技術層面而太「離地」,要明白長者的實際情況和困難,說話亦要顧及長者的感受,否則只會再次被指為向長者開刀而大失民心,希望負責官員三思。


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9年1月23日


圖片來源: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1
好慘呀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