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建泊車轉乘站 優化繞道安排
加建泊車轉乘站 優化繞道安排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陳恒鑌


2019年伊始,港島居民及需前往港島區上班的市民總算等到一個好消息,2009年動工的中環至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下稱繞道),經過10年施工,現定於1月20日局部通車。這條全長4.5公里的雙程三線幹道,包括一段長3.7公里的隧道,工程有一定難度,需時十載亦無可厚非,但原來圍繞繞道的爭論,比實際興建更費時誤事。


繞道的構思早於上世紀90年代由政府提出,原定於2010年竣工。但2003年,保護海港協會以臨時填海工程同樣受《保護海港條例》監管為由,提出司法覆核,經過多次博弈,雙方互有輸贏,迫使政府於2008年重啟填海範圍的公眾諮詢,才能平息爭議。工程最終延至2009年才拍板動工,經改動後的繞道,由原來80億元的造價,已激增3倍至328億元,市民錢多付了,「收貨期」卻遲了近10年。這個橫跨回歸前後的繞道工程,除反映政府施政存在一定掣肘、舉步維艱外,亦反映工程開支高並非反對派所言是政府存心「益」發展商,反而是惠民工程因有心人阻延,導致成本上漲而造成。


繞道的工程及安排絕非完美,如滲水問題、運房局選擇在農曆新年前夕交通較暢旺的日子通車、繞道開通後部分路段仍處於封閉的工程階段等,因此我和其他議會同事,早於1月4日前往繞道進行實地視察,多次聽取官員匯報,確認工程並無結構及安全問題,並要求政府加強宣傳,盡力防止開通初期的混亂情況。


做足準備優化安排


然而,本港尚有一些存在已久、政府有能力改善的問題,未有藉是次繞道開通的契機一併處理。繞道附近道路亦擬實施電子道路收費,市民享受暢通便捷交通的同時,某些路段卻需多付路費,政府一如既往地解釋此為減少路面私家車數量的方法,但無數次經驗告訴我們,加價的阻嚇作用只是曇花一現,車主「消化」加幅後,擠塞情況只會故態復萌。


近年鄉郊地區的居民激增,由於該些地區缺乏交通配套,市民惟有以私家車代步,面對過路費、泊車費加價,他們亦只能無奈接受。政府應做的,是為這些居於偏遠地區,但需前往市區上班的市民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包括我多年爭取的,於全港各地加建免費泊車轉乘站,甚至提供泊車優惠,吸引車主於公共運輸交匯處轉乘公共交通,才是以市民的角度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正確做法。


繞道連接中環林士街天橋和北角近城市花園的東區走廊,讓駕駛者能避開中環一帶的繁忙路段,令來往中環及北角的行車時間大幅縮減至4分鐘,期望政府做足一切的開通準備,並在開通後搜集及分析交通數據,持續優化繞道一帶的交通安排及措施。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9年1月11日


圖片來源:政務司司長網誌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0
好正
0
我鍾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