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反對」 如何「和解」
生而「反對」 如何「和解」

萬眾期待的2018年《施政報告》終於本月10日正式出爐。果不期然,《施政報告》的重頭戲:填海1700公頃的「明日大嶼願景」就被反對派帶頭猛轟,再一次印證了反對派的本質就是「反對」二字,任何「大和解」的努力都是白費工夫。


反對派當然有反對派的道理,「明日大嶼」計劃可說「驚世駭俗」,是香港未來數十年大規模發展的願景,在這階段當然未有提供關於填海選址的可行性研究,例如未有解釋填海選址的海床傾斜程度是否可以承受填海壓力?地點是否經過環評考驗?預計填海成本會是多少?可預見及可帶來的效益如何?公共交通設施是否可以配合?是否會給主要連接大嶼山及市區的青馬大橋及各條隧道帶來超載壓力等等?


填海細節待解釋


任何的長遠發展計劃必然如此,如果政府不在這個概念階段宣布,秘密做成本估算及其他技術研究,一旦被「揭發」,反對派必定攻擊得更厲害。


當然,特首搶先宣布,不等自己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全面報告,也是令小組成員倍感難堪。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費時費力進行增加土地供應的「全港大辯論」,辛苦提出18個選項供市民「揀心水」,尚未得出結論提交報告,特首已急不及待把填海計劃公之於眾。不能說內容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諮詢的「東大嶼都會」填海1000公頃計劃大相逕庭,至少也是有所差別。


雖然有眾多不足之處需要改善,但筆者仍是贊成利用填海增加土地供應。事實上,填海並非今日才提出的新概念,前屆政府已經提出大嶼山發展計劃,北大嶼山將作經濟及房屋發展,包括機場北商業區、東涌新市鎮、港珠澳大橋口岸上蓋及小蠔灣;東北大嶼山則透過在欣澳填海,再配合香港迪士尼樂園,作休閒、娛樂及旅遊發展。


此外,一些填海選址,包括大嶼山小蠔灣、屯門龍鼓灘及沙田馬料水填海工程的技術研究已在進行中。只不過前屆政府的計劃是「化整為零」,充分利用多幅小範圍土地,而今屆政府的做法是「化零為整」,在大嶼山圈住整片地方進行填海。


反對派食碗面反碗底


意料之外而又政治常識的是,反對派仍然顯示出他們「為反而反」的本質。雖然《施政報告》中教育經常開支增加47億元,比特首早前承諾的多13億元,但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仍表示「支持《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言之尚早」,因為「要等特首回應大嶼山填海等問題」。


反對派大黨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則更加直接地在《香港家書》中指出,「明日大嶼」計劃必須通過可行性研究,並必須得到環評批准,符合各項法定規定,且立法會有法定權力批准該項目的預算。


反對派如此咄咄逼人,對特首精心準備的《施政報告》毫不領情,可以看出特首由上任前到現在「大和解」的全部努力都是白費工夫,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希望特首放棄與反對派「大和解」的美好幻想,早日明白反對派的本質就是反對。


上屆政府,反對派聲稱不喜歡梁特首的所謂鬥爭手法,處處為難對着幹,對他所有施政理念百般刁難;今屆林鄭特首沒有「鬥爭」,並且講得出做得到,主動伸出「大和解」之手,不顧建制派的流言蜚語,為反對派送分,他們依然反對,正正反映出古今中外,「反對」是反對派唯一的政治立場,他們唯一求存的手法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8年10月22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一語中的
3
嬲爆盲反
0
令人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