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發展帶來無限機遇
大灣區發展帶來無限機遇

本文作者為莊學謙/香港菁英會會員


最近有反對派發表言論,稱香港作為大灣區「媒介」的角色,是「鼓勵香港人才流失,會『掏空』香港經濟」,筆者不以為然。


粵港澳大灣區是內地與港澳發揮所長,合作發展的創新形式,是對珠三角地區發展方向的又一次肯定。


上一次港商可把握內地的機遇,就是昔日廣東省的人口紅利創造了第一次製造業發展高峰。現時,內地的人口紅利,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都與多年前的改革開放初時不同,而香港的地位和角色,也需要隨這些變化而變化,不斷調整方向和發揮優勢,從而更能鞏固城市的國際地位。


筆者認為香港的作用並非只是媒介,而是創新的土壤和輸出。香港國際化程度高,經營環境自由,擁有在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學,可以吸引全球的創科人才開展科研活動,也可以吸引全球創科企業香港設分公司,並且將更好的創新成果帶到中國。


特首高官積極邀歐洲國家合作


特區政府在這方面也不斷的在做出努力,特首林鄭月娥和多名政府高官最近頻繁出訪各歐洲國家,參觀了解各國在創科方面的成果和科研機構,並積極邀請這些國家可以與香港合作。而香港是一個幾乎沒有製造業的大都市,這些創科成果就會在大灣區的其他城市轉化成產品和服務,進而在資金充裕的內地市場上變現。


同時,內地愈來愈受矚目的創科企業也和香港科技園合作,投資開設AI實驗室,並在機場物流中心投資超過百億港元,打造全新物流樞紐。


以上種種,筆者只看到大灣區的概念,會將世界和內地最好的創科成果、創科人才帶來香港,卻看不到鼓勵人才流失和掏空香港經濟的跡象。所謂「媒介」角色,並不是只成為各種新產品和服務的通道,而是讓香港作為處於中間的位置,把不同的優勢整合發展,再分配到最適合的地方,絕對有利香港發展。


大灣區的概念,給香港帶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方向。而不和毗鄰的內地城市合作,「閉關自守」,只會讓香港的地位愈來愈孤立,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作用。所以,大灣區不可能「『掏空』香港」,反而會給香港帶來無限機遇。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8年6月22日


原圖:新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