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香港創科發展的建議
促進香港創科發展的建議

本文作者為洪錦鉉/城市智庫召集人


最近振奮香港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士氣的新聞,增強了香港發展創科的信心,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對24位在港兩院院士來信作出重要指示,既肯定香港科技人才愛國愛港,又明確支持香港科技發展方向,更有實際政策回應。指示如下:


「香港擁有較雄厚的科技基礎,擁有眾多愛國愛港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這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長期以來,香港科技界為香港和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揮內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為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是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要重視香港院士來信反映的問題,抓緊研究制定具體政策,合理予以解決,以支持香港科技界為我們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揩嘢」的大眾印象


中央政府各個部委很快會根據習主席指示,出台支持香港創新發展的政策細則,筆者完全不擔心中央政府決心和力度。香港科研發展成績最終還是靠香港能否全心全意努力以赴。香港的大學聚集了一批尖端的人才,彈丸之地擁有44位國家兩院院士,大學也有不少科研成果,甚至參與國家級研究項目。可是,香港還是有「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的大眾印象。


促進香港創科發展主要有三大方面,資金、人才和政策。對此筆者建議:


一,國家資金過河,特區政府也應提供相應的資金配對,支持科技項目研發。雖說香港是金融市場,不缺資金,但這些資金還是集中在可見的市場,即當科研成果變成產品,被視為有利可圖時,才會吸引到大量融資。科研成果變成產品的前期需要投入龐大資金。特區政府庫房水浸,加強投資研發,可造福香港。


二,促進技術人才流動,支援科技發展。本港的大學有科研人才,可是科技項目研發成果後,還需要大量技術人才確保產品生產。這些人才除了要靠本地培養,也應有促進人才往香港流動的舉措。


除去障礙 便利留港生產


三,除去各種政府政策的障礙,便利科研成果留港生產。涉及科研和生產的場地政策、基金支持政策、人才引進政策……往往因為出於特區政府的「自保心理」,在制定政策時預設了不同程度的「保險線」障礙,結果是出台的政策變成「到喉唔到肺」,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8年6月8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