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注定一戰?
中美注定一戰?
美國學者、哈佛大學教授Graham Allison 來港,馬不停蹄出席各大小場合的見面會宣傳他的新作《注定一戰》(Destined for War)。他領導哈佛大學一個團隊,根據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提出的理論—— 一個新興起的大國,在威脅現存大國的地位時,兩者將難免一戰——深入研究和引證過去500 年這種「兩雄相遇」的情况出現時所產生的後果。團隊發現在這段時間,新舊權力相遇的個案有16 個,其中12 個以戰爭解決。Allison 的新作就是希望中美兩國以史為鑑,正視這種歷史已經認為定律的「修昔底德陷阱」,避免兩國發生軍事衝突。
以史為鑑防修昔底德陷阱
在亞洲協會的晚宴上,Allison 被一位與會嘉賓直接問到,中美兩國開戰機會有多大?Allison 略為猶豫後,提出戰爭機會大約在兩成到兩成半之間。這個判斷究竟是樂觀還是悲觀,端視乎從哪個角度出發。以Allison 團隊的研究,過去500 年中「兩雄相遇,一戰收場」發生的比例是七成半,那兩成到兩成半當然是偏低了許多。但中美如果真的爆發軍事衝突,那其實就是等同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後果將是毁滅性的。就算中美雙方把戰爭局限於地區衝突層面,不升級為全球戰爭或核子戰爭,其結果也是災難性的。我們這一個世代沒有經歷過戰亂,未必可以感同身受;換轉一個場景,如果一座鄰近的核電廠發生嚴重意外,如輻射泄漏的機率是25%,大家會如何反應?
所謂「修昔底德陷阱」,Allison 教授只是借題發揮。首先這種新興大國挑戰現存大國地位而以戰爭解決,只是一種合乎人之常情的普通常識現象。個人很喜歡看野生動物紀錄片,獅群中的雄獅首領處於支配地位,而當遇到外來雄獅入侵,兩者幾乎都以決鬥來決定誰主宰獅群的領袖地位。既存的雄獅得勝,就繼續其獅王霸主地位;一旦落敗那就得黯然離開,把獅群讓予新來者。看了幾十年紀錄片,印象中只見過一頭雄獅自知老弱不戰而降,和平交出霸主地位,然後獨自離群。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也不過是最反映人類甚至動物的本能現象而已。
「修昔底德陷阱」雖然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歷史現象,但因為現代科技的戰爭代價高昂、死傷枕藉,如何避免大國衝突當然是值得研究和警惕的課題。而北京對此,其實是早已關注。
不少研究「中國模式」的學者都嘗試把中國的管治模式的特點萃取出來,得出一些要點,而這些要點就是作為「中國模式」的構成部分。這些要點包括中國領導人的提拔是以實績為憑,經過長時間在職位上的培養和考核來決定他們的升遷;而另外一個特點是領導層都非常好學,肯總結經驗,尤其是吸收歷史上的教訓。個人和北京的官員交往時,他們總是戰戰兢兢,展望國家未來發展,經常把「日本迷失20 年」作為研究課題,對蘇聯在無聲無息下一夕解體也是不斷深刻檢討。
習近平屢警惕「三個陷阱」
而習近平在十八大後就在不同場合提出要警惕「三個陷阱」。一是「塔西佗陷阱」,那是得名於古羅馬時代歷史學家塔西佗,是指當公權力遇上公信力危機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做壞事,都被公眾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而中央在十八大後決心強力打貪,就是避免公信力受到根本侵蝕。第二個陷阱是「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拉美陷阱」。許多拉丁美洲國家在二戰後在經濟發展上都幹得不錯,但當到了中等收入階段後,就遲滯不前、無法突破瓶頸,在「發達國家俱樂部」門外徘徊。中央政府對此的應對是不斷改革開放,以更開放政策去促使改革。只有不斷開放、改革,再開放、再改革,才可突破這個「中等收入陷阱」。所以在十九大報告中一再強調改革開放不會停、中國不怕競爭,而過去中國也是在不斷競爭下成長。
至於第三個陷阱,就是「修昔底德陷阱」。早在2014 年習近平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已提到這個陷阱。中國在崛起過程面對美國這個現存世界第一大國,中國將努力避免掉入這個陷阱,中國不追求霸權,也沒有霸權的基因。
這3 個情况雖同稱「陷阱」,但本質上有所不同。前兩個陷阱是中國自己的內政,只要自強不息、上下齊心,總可以順利跨越;但「修昔底德陷阱」是中美兩國的互動關係,中國崛起,又或民族復興,對美國自己也承認的「世界霸權」地位尤其是商業利益,是不是絲毫無干,可以和平共存、兩蒙其利?還是兩國核心利益有所重疊難以調和?
Allison 所引述的16 個例子,倖免一戰的其中兩個,也不能百分百確定為「不戰」(no war)。二戰時美國沒有打敗英國去取代其霸主地位;但如果美國不參戰,英國國運的結局會如何?美國成為新霸權,是利用「假手於人」的戰爭去「打敗」英國而已。而美蘇冷戰40 年,美國通過軍備競賽最終令蘇聯瓦解。如果「注定一戰」之「戰」是無分冷熱,這個「不戰」的結局也是不盡不實。
如果因為美蘇都是核子大國,兩者戰爭是以冷代熱,那在現今世界,戰爭形態也可以有多樣性,例如最近美國掀起對中國貿易戰,有人更深入提升為科技戰。但如果中美真的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話,戰爭的本質就不止局限於貿易和科技層面,而是要遏止一個新興大國崛起,那就遠不是解決貿易逆差和保護知識產權可以解決了。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8年5月3日
原圖:新華社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