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經濟注活水 港深共推創科
為經濟注活水 港深共推創科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額外投放500億元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比去年大增4倍,反映香港急需在全球創科競爭中發力追上,為香港經濟注入活水,促進其持續和多元發展,並為​青年人提供就業創業新機會。然而,創科不是為創科而創科,也不能單靠公帑投入就可成功,必須在政策和思維上力求創新,更要與深圳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基礎上,與內地企業併船出海,開拓市場。
以創科推動經濟發展乃世界潮流,但香港在過去多年來,守成心態主導整體經濟思維,經濟產業越趨單一,經濟動力和競爭力亦自我設限,香港需要破繭而出,借多元化創新去驅動經濟轉型,更要以創新及科技推動產業升級。自上屆政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後,業界及社會期許甚殷,卻仍未「開花結果」,反見深圳受惠於創科「新經濟」,2017年的生產總值(GDP)約2.68萬億港元,首次超越香港,而GDP增長率高達8.8%,遠超於香港的3.8%。
隨着深圳聚焦於高新科技發展,互聯網巨擘「騰訊」、手機生產商「華為」、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無人機生產商「大疆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華大基因」等都已落戶深圳。至於深圳的累計PCT國際專利授權量,已是繼美國矽谷之後的全球城市第二位,科技研發支出佔GDP的4.1%。
創科從不應是為創而創
香港呢?始終停留在前期科研、基礎研究層次,而中下游研發、技術轉移和科研成果商品化等都非常薄弱,市場動力和容量不足,即使政府大灑金錢,但實際效益仍難即時體現,更遑論追上深圳。與其進行同位競爭,倒不如相互協調,攜手共進。
為了推動創科發展,跟上世界發展脈搏,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中預留500億元投放於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被點名的4大優勢;亦為企業在本地的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的稅務扣減,以鼓勵研發,符合資格的企業首200萬元研發開支,可獲300%稅務扣減,餘額亦可獲200%扣減。
有意見指,近一半的創科預算只是最前期的基建和基金項目,當中更有200億投放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未能實質改善本港的創科土壤、帶動整個產業鏈,更未能緩解創科的研發和市場風險,以及從業員看不到在港發展創科的前景,對於整個創科發展,一切仍在起步點。
創科從不應是為創科而創科,而應要利用科技的優勢來解決社會問題、推動經濟發展、完善市場結構和便利市民生活。今時今日,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時代,龍頭只是虛名,區域合作才能帶來實利,特區政府有必要掌握國家的發展方向策略,借助深圳的創科基礎,尋求新定位和新發展,結合上下游研發、投資、市場和產品推出,推動創科健康發展,為香港整體開拓新增長點。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8年3月3日
原圖:政府新聞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