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聯想
春節聯想

居住在加拿大如果不查看印有中國節令的日曆是會不知道春節將至,因為日子實在過得很平淡,而且也没有什麼期待。


記得年紀小的時候,最喜歡過的日子便是新年,因為有新鞋和新衣穿,頭髮剪得光彩照人。除此之外,長大了一歲會帶來莫名的興奮,使我感到與成年人的距離拉近了很多,自信心也增加了不少。過年時父母也放寬了對我們的管束,對於一些悄為越軌的行為會網開一面。


六歲時我家從越南一個偏遠的小鎮遷到堤岸去,在華人聚居的地區過春節非常熱鬧,很多商店都張燈結綵,燃放爆竹,迎接新年的來臨。街頭巷尾不時出現人群,圍觀「醒獅」的表演。這些表演隊伍訓練有素,身手敏捷,跟隨鑼鼓急速的節拍擺動,跳躍,並加插武術表演助興。醒獅「採青」是演出的高潮,因為繫於生菜(採取「生財」的好意頭 )上的賞金有兩三層樓那麼高,「醒獅」必須登高將它採下。如今很多地方都嚴禁燃放爆竹,新年已失去往日熱鬧的氣氛;「醒獅」的鑼鼓聲雖仍未成為絕響,但也寥寥無幾。


過年的吸引處數之不盡:大人派「紅包」,小孩接「紅包」便是其中之一。我最喜歡跟著父母沿家逐户去拜年,因為有「利事」可收。有時我還會代替哥哥和姐姐接收紅包,回家後如被追討的話,當然會全數呈上。但有時他們不聞不問,我便會中飽私囊,據為己有。如今回想起來,感覺於心有愧。金錢的誘惑實在很大,必須小心防範。


過年時有很多應節的東西可吃,我最喜歡「燒金豬」,直到今天也没有改變。我從來都不喜歡吃年果,尤其那些味道太甜的。瓜子我也不懂如何脫殼,所以乾脆不吃。其實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而且很早便形成。有說「三歲」可定「八十」,言之有理。


傳統節日隨著時代的轉變逐漸式微。某年適逢春節期間我到了香港,除了應節的燈飾之外,新年的氣氛非常淡薄,汽車和行人都比平日少。住在北京的朋友對我說:春節期間來北京遊覽,到處人去樓空,保證出租車可隨呼隨到,上餐館吃飯也不必輪候。同樣地加拿大一位英文老師對「萬聖節」作出如此比較:往日期待殷切,今天淡然度過!


有鑑於此,商人將很多傳統的節日重新包裝,製造歡樂氣氛,鼓勵消費。聖誕節成為全球化的項目,中國人的春節也在海外華人聚居的地方慶祝,政客還藉此向華人拜年,爭取他們的支持。商人為了增加生意,巧立名目,創出很多令人注目的新節日,如父親節、母親節、情人節......不勝枚舉。不過這些節日商業味道很濃,失去了它們深層的意義。


原圖:溫哥華港灣網站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