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無定 事在人為
天心無定 事在人為

月前到貴州考察,看的正是近年來炒得沸沸揚揚的大數據運用。大約在七八年前曾經到過貴州訪問一次,當時在地接待單位的安排,參觀的重點有二:一是自然風光如黃果樹大瀑布;二是政府的重點扶貧,尤其是生活在相當原始貧困的少數民族。這兩個觀光點其實在某種意義是共通的:自然風光還可以保存良好,多數是由於未曾發展和開發;而重點扶貧,也就是因為貧困是主流的大多數。在七八年前,接待單位的導遊還是用自嘲自諷的語調,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身無三分銀」來形容自己的家鄉貴州時,幾年光景貴州竟然可以成為國際知名通訊品牌蘋果公司落戶建數據中心的省份。由窮鄉僻壤,飛躍式的發展成為數據中心,並且進一步利用數據中心的集聚發展大數據業務起來。


貴州義烏浦東深圳扭轉乾坤


信也好,不信也好,事實擺在眼前,貴州就是用了5 年時間吸引到全球500 大企業中的十幾家,把數據中心設在貴州,已經召開了3 屆全球大數據的國際會議,世界各地大數據專家匯集,在「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去討論當下最時髦的行業,發展出一間可以為450 萬輛貨車配置貨物、全國裝卸的大數據企業。


像貴州那種在完全缺乏有利發展條件的地方,最後突破瓶頸局限而創出一片天的例子,在過去二三十年的中國,其成功例子其實比比皆是。大約在3 年前,曾經到過浙江義烏小商品城參觀。30 年前義烏雖然地處於比較富庶的浙江省,但卻是一個窮得可憐的例子:首先土地貧瘠、農地收成有限,而且位處內陸,沒有通道出海,再加上沒有基建支持,這種地理環境幾乎是注定「一世捱窮」。而在窮困的小縣市,教育資源也自然落後。翻開全世界的歷史,恐怕沒有一個像義烏這樣的窮鄉鎮可以有條件去搞貿易。在世界貿易舞台佔一地位的,有哪個不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我們香港就是最佳例子。義烏,憑什麼?你可以問一萬句「憑什麼」。30 年的奮鬥,義烏就成為了「全國百強縣市」第12 位(2017 年度),小商品中心每年交易額超過300 億人民幣,每天有來自全世界各地5000 多名外商來此採購小商品,有200 多間公司常駐義烏,把義烏的商品批發到全國銷售。而早在2005年,聯合國、世界銀行和摩根士丹利聯合發布的報告中,稱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現在義烏的名氣很大,搞貿易批發的大概無人不識,但去過的港人不會很多。沒有到過義烏,大概也有到過上海吧。20 年前的上海,還是讓港人去懷緬一下「老上海」的氣氛。上海的代表就是黃埔江邊外灘那一些老舊建築,以及和平飯店那隊老人家坐鎮的爵士樂隊。浦西讓你懷舊,浦東就更不消提了,不過是一大片農田菜地罷了。上海市政府提出要發展浦東,並且把陸家嘴打造成一個金融中心,當時不少人都嗤之以鼻。20 年後的浦東,已成為上海最大的一個區,人口500萬,生產總值達7200 億人民幣。


至於陸家嘴,也毋須在此喋喋,上網看一看陸家嘴的視頻短片,欣賞一下陸家嘴白天的繁忙、晚間的璀璨吧。不但陸家嘴的金融中心領導中國大陸地區,其他產業如科技、航運、高端製造業都站在前列地位。20 多年前老派上海人說「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座房」,上海人也看不起的浦東,富起來又是「憑什麼」呢?


上海嫌太遠,那就去看看跟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吧。不是在太久遠之前,港人還是把深圳定性為修甲,按摩,買冒牌手表、球鞋的二三線城市;10 年後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高科技城市。世界排名前3 位的通訊設備供應商是華為、愛立信和中興,首名和第三名都是深圳的企業,騰訊這家互聯網龍頭公司也是落戶深圳,陸續冒起的科技企業多不勝數。深圳這搖身一變又是「憑什麼」?


我們在歷史上看發展,許多時都只是看一些固定了的客觀條件,但人的因素其實更為重要。「事在人為」這4 個字其實就說明了貴州、義烏、浦東、深圳等城市在過去30 年扭轉乾坤的脫胎換骨。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大陸有一句說話是挺有意思的,那就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那還不是「事在人為」那4 個字!貴州人自嘲自諷那3 句話: 「天無三日晴」,日照不足,不利農作物吧,但天陰就讓平均氣溫較低,那就是對興建數據中心有利的條件; 「地無三尺平」,地面高度落差造就了水力發電的優勢,貴州電力的平均售價只及其他大城市的三成左右,數據中心耗電量大,電價便宜就是一大賣點; 「人無三分銀」,那就更是謀發展的動力來源,扶貧是國家的工作重點,政壇明日之星就特別下放到窮省份去鍛煉鍛煉,看對了頭、出對了點子,就可以向國家要政策,政策一到位,數據中心就水到渠成、順水推舟,再發展大數據行業又是合情合理。高科技一冒起來,全國精英人才都往貴州跑,幾年間多了幾十萬外來人才到此就業、多了幾十萬中高端消費者。套用以前某特區高官非常隨意拋下的一句: 「今次真係想窮都難!」


「想窮都難」,不過又是事在人為。反過來說,真的想窮,又是事在人為,又或者事在人不為而已!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7年11月9日


原圖: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