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兩檢」 關乎年輕人未來
「一地兩檢」 關乎年輕人未來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政府推出廣深港高鐵西九總站「一地兩檢」方案,地底部分地方會設置內地口岸區,租給內地管轄,實施方案還要經過本地立法程序。可見, 「一地兩檢」本身就是「一國兩制」的最佳示範,既便利內地和香港的交往,又突顯了兩套制度有所不同。

高鐵是國家最重大的基建工程,目的在於利用高鐵打通全國各主要城市,方便國內的人口流動。千百年來,妨礙人類交流的一個主要障礙就是地理因素。踏入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不可能只集中在某一些地點,必須擴展至全國;人民的活動圈也不可能局限於他們身邊的地方,跨市、跨省的經商、旅遊成為一種常態。

雖然內地早已有鐵路網絡,但都是慢速的舊式鐵路,當中包括香港的直通車,去上海便要用上二十小時,比坐飛機去歐美的時間更長。這不是二十一世紀可以接受的速度。將來乘坐高鐵由香港去上海只需要八個小時,這在幾十年前只能是一個夢想。高鐵也將為香港帶來另一個飛躍的時代。

回歸後,愈來愈多港人選擇往返內地和香港工作,人數以十萬計。他們有很多在廣東省的其他城市如深圳、東莞、廣州工作,也有些在其他大城市工作。這些都是香港的人才,為了尋找更佳的發展機會而回到內地。事實上,內地有很多工作機會是香港找不到的。就以科技產業為例,內地一些公司和廠房的規模已經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都是在香港找不到的。

因此,香港與內地加強交流,對一些本地人才的就業非常重要。不過,一直以來即使不少港人願意回內地尋找機會,礙於家庭等因素而卻步。廣深港高鐵是解決這個難題的終極方法。現在坐港鐵到羅湖過關再轉車,又或坐巴士回內地東莞、廣州等地,動輒用上兩三個小時。將來,高鐵可以把交通時間縮短到一個小時左右。換言之,即日來回內地和香港可望成為理所當然的事。而大灣區合作正是為了促進珠三角各主要城市居民之間的互動。要做到這種緊密聯繫,高鐵可謂不二之選。

一項政策或建設要得民心,最重要是讓市民明白這項政策可以帶來什麼好處。現在,香港有很多年輕人埋怨沒有機會,在學校讀不到他們想讀的科目,畢業後難找到理想的工作,並因此埋怨香港經濟結構單一,從而產生反叛心態。要解決這種情況,長遠來說當然要做到香港經濟轉型,不要過分集中於金融業,使其他方面的人才也可以找到出路。多一個選擇,永遠好過少一個選擇。

大灣區能給香港本地年輕人多一個選擇,讓他們探索除了留港工作之外的其他出路。高鐵通車後,實施便利的「一地兩檢」,留在香港工作和回內地工作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收窄。實踐證明,幾個城市之間互相帶動,能令整個區域的居民都受惠。期望高鐵能為建設大灣區打下基礎,為香港的下一代創造更多機遇。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7年8月9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