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眼中的教局副局長合適人選
學者眼中的教局副局長合適人選

本文作者為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趙雨樂

近日坊間有一種歪論,只要挾着反建制的旗號,聲大夾惡,便可動輒要求特首改變官員任命。箇中強詞奪理,超出吾人想像,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泛民居然奉此野蠻方式為政爭神器,矛頭直指素非惹火的蔡若蓮校長,香港民主可謂危在旦夕。我本書生,屬無權無勇之輩,目睹教育日非,不禁為當年司徒華先生追求的崇高理念而沉痛惋惜。本人促請社會各界懂得判別輕重,勿以香港教育政策為政治籌碼。

本人對蔡校長的印象,建基於年前她在電視上的幾次訪問。鏡頭所見,她的語言清晰,思路敏捷,加上親切的笑容,令人眼前一亮。那時我心想,蔡校長若能從政,應該不遜於任何高級公務員的應對,那份自信與承擔的目光,對未來目標的細緻演繹,完全可以用專業二字形容,不愧為教聯會副主席。

見解獨到 同行典範

時間長了,我在不同的場合接觸蔡校長,很想從相互的交往印證其人對辦與否。上年立法會發生梁游宣誓事件,泛民在鬧劇中支吾以對,一班良知學者及教育工作者挺身力斥其非,挽回立法會議事的尊嚴,我和蔡校長都是樂於表達己見的一分子。此女子得體之處,從來都是在人群中敬陪末席,留心人家意見,自謙能力有限。其實,在大家意見交流的過程中,大家早發現她對教育問題的見解獨到,並視她為教育同行的典範。

筆者和蔡校長有很多思想共通之處,認為該站出來的時候便勇於承擔,所以我在高校,她在中、小學,大家沒有深究過多少個人成敗,便主動參與選委會競選。結果,在教協強大的鐵票機器下,我們的選戰如卵擊石。其時,大家都沒有甚麼抱怨,總相信教育界不乏眼睛雪亮者,必有被我輩誠意打動的一天。對於做教育實事的人,利益得失並非考量的關鍵,手空空無一物,也能締造學者教化的空間。我們彼此,均以陶造莘莘學子心靈為圭臬,蔡校長言行一致,完全表現了教育家應有的胸襟。

期望新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一切政治爭拗便雨過天青,這是不太實際的幻想。但是,在司局人事任命中開拓新的討論氛圍,本人還是有點寄望的。問責官員委任制是行政長官權力範圍以內的事情,旁觀者宜作理性的言論分析,而非扮演挑撥決策的行動者。近聞在教育局經驗豐富的楊潤雄出任局長,並可能以蔡校長為副貳,此一安排十分正路,實在不明何以招致泛民的反感。

泛民自我美化自封為神

他們憑藉甚麼途徑,真正認識蔡校長為人處事呢?他們以甚麼客觀尺度,來衡量她是否符合副局長的資格呢?只因蔡校長任職於愛國背景較濃的福建中學,便加諸無限的政治想像,漠視她多年的教育建樹,一概抹殺她上場的政策理念?難道「愛國」真是這麼十惡不赦,必先除之而後快,以示「無沾祖國」的清白嗎?泛民在多年政爭中不斷自我美化,不知不覺間已自封為神,在其潛台詞中,恐怕只有自己揀選之人,才稱得上完美無瑕吧!

說穿了,泛民反對蔡校長任教育局副局長,其實提不出甚麼實質理據。她具備學者的博士資歷,也擁有中學所需的學校及課程管理經驗。更難得的是,她展示了連絡各方人脈的交往魅力,蓋非泛民中人可以比擬的。泛民不智之處,在一味為反對而反對,忽略了時移世易下政治的軟身段。讓我們重新發現一個為教育作無私奉獻的蔡校長,一個有血有肉,並對非理政爭善意提點的教育局副局長。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7年7月17日

原圖:部分圖片來自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