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講話劃綫 先立23條後政改
習講話劃綫 先立23條後政改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在歡迎晚宴向港人講到「三個相信」,再在特區政府新班子就職禮,提出更好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的「四個始終」。本文嘗試把主席幾篇講話的重心思想先連繫起來,再以此為框架,推演本港政制發展往後路向。

要注意主席甫下機,便隨即說明訪港之行有3個目的:第一,表示祝福;第二,體現支持;第三,謀劃未來--若再稍加留意主席訪港3天,每天也有一講話,則不難發現每篇的內容主旨,正好跟這3個目的對號入座:下機「表示祝福」,該段簡短發言屬禮節性安排;然後6月30日的歡迎晚宴,某程度上也可看成是梁振英作為特首的餞別宴,於是透過強調「相信」以「體現支持」;至於離開前指點一國兩制要怎樣才可更好落實,則明顯是在「謀劃未來」了。

有輿論把習近平談「三個相信」那篇講話,形容為客氣說話,至於「四個始終」的演辭內容,乃恩威並施兼劃出底綫。但這類分析並沒有把以上習近平訪港的發言次序,並列一起考慮:即使是表示祝福的那段短話,他仍強調:「香港一直牽動我的心」和「香港這些年發展新氣象和新變化」,亦即首先表明他本人已察覺到香港情況有變。

冀港人相信自己 增認同「中國人」

於是,他翌日談起一國兩制實踐時,便立刻再講「三個相信」:

‧第一,相信自己:看似普通鼓勵語,但重點卻在「中國人是了不起的」這句,即包含要求港人提升對「中國人」身份認同之意。

‧第二,相信香港:關鍵在「香港經濟高度自由開放」政策不變,而且「只要鞏固和提升這些優勢」便好,亦即毋須增加其他功能(也不用再送政策厚禮予香港),即使要創新,也要從現有優勢內找尋。

‧第三,相信國家:國家「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因此中國除了「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外,也是「開拓發展新空間的機遇所在」--也就是特區規劃不論思前還是想後,也務必要想到國家。

留意第三個相信,已經帶出了「始終」關鍵詞,用以接駁7月1日的總結發言。

概括一下:國家主席注意到香港情況有變,繼而要求港人展現「相信」(作為中國人的那種自信再加上對中央信任)--某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沒有這份信任與尊重作基礎,便談不上能夠共同謀劃在一國兩制下之香港的未來發展。

察覺港有變 4「始終」訂底綫

如是者,再讀習近平的7月1日演說,「劃綫」其實是必然之舉--因為那份尊重的具體量度方法,就是香港人有沒有觸碰由「四個始終」所訂立的底綫:

1. 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

2. 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

3. 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4. 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輿論目前傾向把「四個始終」連繫到國家安全及為基本法第23條進行本地立法的問題,相對較少探討上一段的第3點。然而,從解困新聞學的角度分析,習近平原來已為本港所有的問題,提供了一條尋找答案方程式:「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也就是說,從國家主席的層次宏觀分析,任何議題會促進(如債券通)還是窒礙(如重啟政改)本港在現有的經濟優勢上再發展,將是中央作跟特區相關之決策時的關鍵因素。

發展「第一要務」 京對港決策關鍵

又由於主席定義「聚焦發展」為「第一要務」,是故任何重大議題令特區政府失焦,令發展不排在施政首位,也等於無落實好一國兩制!固然,總有人會以「發展可涉許多不同面向,民主發展也是發展」來解讀以上方程式。這類說法是故意忽略習近平在「第二個相信」中,力指香港務必以經濟發展為主而企圖自圓其說罷了。

如果把「重啟政改」套入「四個始終」框架,則第一點「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相信代表大多數香港市民(尤其立法會議員)要先表明已清楚理解「特區由中央授權」和「中央對特首有實則任命權」兩個概念,重啟才有可能。

至於第二點「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則包括要確認「人大8.31框架」及基本法第45條訂明「最終」也有「提名委員會」兩項法理原則;相反,再提任何形式的公民提名制度,基本上是浪費時間。

接下來第三及第四個「始終」,則牽涉前一段談到:重啟政改會否阻礙經濟發展此「第一要務」,以及於公眾諮詢時,會否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4「始終」如分輕重 政改循序非首務

最後,我們也可以問:四個「始終」是不是同樣重要,還是有輕重之分的呢?習近平沒有明言,只能憑空假設:若四個「始終」同樣重要,則極難想像政改諮詢不會令特區政府分神,以至有大規模示威而影響社會穩定--既如是,則主席等於間接叫今屆班子不要碰。

如四個「始終」有分輕重,則估計第一個「始終」最重要,第二個次之,如此類推。這樣的話,會較接近這陣子有關要先為「23條」立法的輿論--也就是先以維護一國之安全為大前提(第一個始終),履行了基本法23條所要求的憲制責任(第二個始終),然後才可繼續循序漸進而不影響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地達到普選。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7年7月4日

原圖:政府新聞處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