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從非洲賣鞋說起
一帶一路: 從非洲賣鞋說起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市場學的經典故事「非洲賣鞋子」。內容是有一間鞋公司派了兩名銷售員去非洲賣鞋,第一名銷售員就認定了非洲人沒錢又不喜歡穿鞋,賣鞋這生意注定做不成,兩手空空就打道回府了。第二名銷售員則認為這是一個未開發的廣大市場,就根據當地的需要,設計了幾款又便宜又方便的涼鞋,後來賺到盆滿鉢滿。

我先提及這個簡單故事,是想闡明關於態度和觀點的問題。即是在同一個處境,有些人只看到困難,但有些人則看到機遇;同一個現象,有些人仍停留在舊觀點去分析,有些人則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待。這就猶如香港近年欠缺發展新動力,特別是青年人欠缺向上流動的機會,我們極需要一個新機遇,讓我們去突破這個差點令人窒息的樽頸。

社會能否形成共識把握機遇?

將香港這一小點放在地圖一看,我們最有利的、難以動搖的優勢,仍是地利。用較開闊一點區域角度看,以香港為中心的5小時飛機航程,就可以覆蓋世界一半的總人口,這個就是上海和新加坡也有所不及的。這個廣大人口的市場,就是「一帶一路」主要的區域。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問題是我們的社會能否形成共識、爭取人和,在客觀的基礎上把握這機遇?

說到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星期,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撥款60億元,作為香港加入亞投行的股本。亞投行已有77個國家及地區加入成為會員,這個本來作為「一帶一路」其中一個關鍵環節,用以融資支持當地基建項目,理應在社會沒有太大爭議,但反對派又以拉布策略阻撓,拖拉兩個星期,幾經艱難才能通過撥款。

反對派所持的理由,說來說去就是亞投行進行投資的地方經濟落後、政治不穩,香港在亞投行沒有多少話語權;再不就說加入亞投行是「擦中央鞋」、是「畀面派對」的「ABC」(Anything But China)思維。當然這些話都是站不住腳的,難道早已加入的韓、英、德、法、印度和東南亞各國都是上當的傻子?都是「擦中國的鞋」嗎?反對派的寸短眼光固然可笑,但更令人汗顏和為香港的未來擔心,是因為香港就是有一班反對派政客,將香港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用來作為政治鬥爭工具。

「塘水滾塘魚」香港怎會有前途?

對於香港,「一帶一路」的機遇豈止是充當金融和物流中心?「一帶一路」,透過國際融資,在公平互利的原則下,協助這些以往缺乏資金和技術的發展中國家投資基建,提升他們的經濟水平,從而創造市場。簡單來說,當他們做基建,香港的機場、港口、城市鐵路的經驗和技術就可以往外輸出。當他們富起來,我們的產品,包括工業產品、文化產品、創科產品,就可以有更大的市場願景。

對應着這些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的實際需要,如果我們今天能早佔先機,再加上固有的國際和地利優勢,就可以保證香港未來數十年的發展動力,創造更多樣化就業機會。如香港還只是依循舊有的經濟模式和舊市場,甚至先關起門來個「塘水滾塘魚」,香港怎會有前途呢?

「一帶一路」高峰會早前閉幕,共130 餘國代表參加,當中有29名為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出席、70多個國際組織參與,達成逾270項合作協議。這次高峰會的成功主辦,就是對兩三年前某些人對「一帶一路」理念冷嘲熱諷最有力的回應。「一帶一路」,以東方的智慧創造互利共贏的新時代大船,又何止是「非洲賣鞋子」這樣簡單呢?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7年05月19日

原圖:香港貿發局截圖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