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政治化 防株連借傷成毒
基建工程政治化 防株連借傷成毒

大型基建工程因種種原因,導致施工延滯和費用超標,大家都會理解,亦已見慣不怪,但高鐵工程的延誤,卻觸發政治風暴,矛頭由港鐵的工程管理,延伸到港鐵與政府「合謀隱瞞」的誠信質疑,而攻擊面更由港鐵管理層直撲主管問責局長。

矛頭由管理層 延伸問責局長

當然,由於衝擊波的力度過猛,希望各方能知所進退,避免玉石俱焚,但由此引發的內傷損害,以及所浮現的危機隱患,都須果斷處置,首要工作是盡速上緊監管法條,糾正現存的種種紕漏,避免高鐵進一步政治化。

在以鐵路為主的公共交通政策下,市值約1,700億元的港鐵,既是香港內部交通,也是連接內地內通的大動脈,加上專業強、責任重、牽連大,令政府的監管面臨着投鼠忌器的制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坦承在高鐵工程延誤事件上,採取「疑中留情」的態度,希望予港鐵空間追回進度,相信都是基於現實考量後的無奈抉擇,但事件亦暴露出多項需要正視的監管盲點。

疑中留情非盲目信任 抵鬧!

第一,鐵路系統的專業性太強,容不下外行領導內行,令致政府的監管流於文件和程序上的監督,而對於實務操作,亦只能選擇「相信」港鐵的管理團隊,這都是全球監管部門共同遇到的問題。

坦白說,即使運房局不「疑中留情」,又可以怎樣?罰款、接管、重新招標?可以嗎?有用嗎?當然,理解不等於接受,「疑中留情」絕非盲目信任,強力介入甚至主導補救方案,以及布置第二手準備,都是應有的作為;可惜,運房局在這方面有所不足,才招惹今天的指罵。

事已至此,解釋只會被當作掩飾,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果敢行動,強化監管職能。

第二,作為上市公司,港鐵管理層有責任賺取最大利潤,維護股東的最大利益;但港鐵亦是排他性的公共交通骨幹,而政府亦是最大股東,因而在公共利益和股東利益的天秤上,應在公共利益方面,自動作出調整修正,政府的監管角色亦應有更大的主動性、主導性和公益性。

畢竟,在現代管理學上,管理團隊只是政策執行團隊,而不是政策主導團隊,政府應進一步強化其作為監管部門和最大股東的主導權力,有需要重新議定對港鐵的監管和主導職能,加強港鐵的社會責任。

車費頻加事故頻仍 問題核心

第三,公眾對港鐵的批評,高鐵工程延誤只是導火綫,真正的火頭還在於票價迭增、事故頻仍,以及服務質素下降,若深層次問題得不到緩解,港鐵內部的管理文化和管理質素得不到提升,爭議將會無日無之,並會持續升溫激化。這既涉及港鐵管理層的水平,更關乎問責部門的視野,這已超越微觀的公司內部管理,直指宏觀的政治和社會勢態。

第四,南韓在短短1個月內,先有「歲月號」海難和首爾地鐵追撞等兩宗特大交通運輸事故涉及工作人員人為失誤及公司監管不足,由此說明了先進管理文化和重視責任的精神文明態度的重要性,港鐵和政府都有責任去認真反思,引以為鑑。

須指出,基建工程政治化,高鐵計劃屬圖騰式的里程碑,政府和港鐵必須正視當中的政治意涵,不能再抱持「以工程看工程」的心態,而應提升到社運戰略的水平,及早作為全方位的布防,避免出現借傷成毒的株連效應。至於批評者,亦不應見獵心喜,死咬不放,畢竟若拖垮政府,只會全民遭殃,一切還應以大為重。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5月10日

原圖:walkplaces.blogspo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