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以積極心態看待「一國兩制」
應以積極心態看待「一國兩制」

香港回歸祖國經已20年,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一國兩制」是對香港最好的制度性安排,但觀點卻大不相同。有人會從積極的角度看「一國兩制」,視之為香港的獨特優勢;也有人會從消極的角度看「一國兩制」,視之為隔離內地的屏障。無疑,前一種視角是進步的,合乎時代需要;後一種視角是倒退的,已遠遠落後於形勢。

我們都知道,由於發展程度上的差異,在80年代初,不少港人對於回歸祖國是感到戰戰兢兢的,當年也出現了「信心危機」,故中央提出以「一國兩制」的方針來處理香港回歸後的管治問題時,絕大多數人聽到香港將保留原來的生活方式和制度,都表示熱烈歡迎。但正如筆者剛才所指出,這種「鬆一口氣」的心態背後,是一種倒退的態度,是一種期望與內地保持區隔,抗拒任何進一步融合與互動的消極立場。無可否認,持這種保守心態的人,過去是比較常見的。

至於另一種較積極的態度,則隨着國家愈來愈富強和進步,得到了愈來愈多港人認同。積極的人認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面向國際的同時也面向內地,有「一國」的優勢也有「兩制」的優勢,既有國家的規劃與政策支持,又保留了原來的資本主義制度,是最有國際特質的中國城市,也是最具中國特質的國際城市。「一國兩制」不但絕非緊箍咒,實際上更是貫通中西的金鎖匙!

說實話,與80年代初比較起來,國家的進步是翻天覆地的,國家再非吳下阿蒙,香港GDP佔國家GDP的比例,以及香港對國家的重要性,亦早已今非昔比。在這樣的新時代下,港人應端正心態,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看待國家的變化,內地各省市再非香港的窮親戚,而是各有所長的好兄弟。

近月,香港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建設規劃,試想一下,與大灣區內的9個城市,以及澳門特區比較起來,香港敢說在任何範疇上,我們對這些地方都擁有絕對優勢嗎?當然不是。可見,「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各個城市,各自都有其定位和競爭優勢,都有其討價還價的條件,彼此間只有合作的空間,誰也沒有吃掉誰的胃口。事實上,歷史經驗及香港的成功經驗早已證明了,開放合作才是香港安身立命之本,「閉關」是沒有出路的。而香港作為缺乏天然資源的小型經濟體,除了制度以外,我們還有什麼優勢呢?「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是開啟了更大的一扇門,而非讓香港關上門。以開放和積極的心態發揮好「一國兩制」,才是香港真正的出路。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7年5月8日

原圖: 政府新聞處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