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議政促港發展
理性議政促港發展

新一屆立法會的任期已於10月1日開始。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早前發表報告,認為新一屆立法會會延續上屆的運作困難,會內的分裂、「拉布」也會持續,減慢政策制定過程、影響政府推行政策,目前給予香港的信用評級為Aa1,展望為「負面」。

穆迪的報告是一個警號。據立法會秘書處統計,立法會大會在過去四年會期內,點人數近1,500次,流會創紀錄達18次,合共浪費至少450小時會議時間及逾億元公帑。立法會部分議員「拉布」,破壞議會秩序,拖垮不少民生議案,不僅影響到香港自身的發展,亦已引起國際投資者的擔憂。

眼見過去幾年行政與立法關係緊張,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上任後,會帶來怎樣的改變?特別是在今次選舉中,傳統「泛民」以及激進本土勢力的關係有了微妙的變化。傳統的「泛民」老將敗選,激進本土作為新興政治勢力,擠入了建制派和傳統「泛民」的政治空間,取得7個議席。新的勢力如何影響日後立法會的運作,還是未知之數。

立法會議員憑着選民的選票支持,進入議會,社會尊重選民的選擇,但同時,市民亦希望立法會議員可以清楚自身職責所在。立法會議員的重要職責之一,是監察政府,令政府更好地依法施政,服務廣大市民。從選舉完畢至今,雖未正式開會,但不少激進的候任議員未宣誓已先宣戰,不斷挑戰和對抗政府、不斷歪曲和無視「一國兩制」,拒絕溝通、拒絕協商,只顧自我膨脹,誓要拚個你死我活,這又是否為市民希望見到?

政治是一門溝通的藝術,立法會議員是市民與政府溝通的橋樑。民主的可貴之處,是在政治光譜中的不同持份者透過溝通、協商以降低矛盾,達成共識。儘管各持份者的利益不同,有的甚至尖銳對立,但對立不代表對抗,對立仍可以協商,目的都是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服務市民。

議員與政府的溝通是必要的。事實上,政府對新一屆立法會,已率先伸出橄欖枝,邀請候任立法會議員出席簡介會和午宴,了解各政策局的工作。若拒絕溝通、協商,只是拋出政治口號不斷對抗、「拉布」,又是否真正的民主之舉?政府推行政策處處受阻、施政停滯、民生不得改善、社會不得發展,又是否符合香港市民最根本的利益和福祉?

香港廣大市民要求穩定安寧,民意是十分清晰的。面對環球經濟波動、地緣政治緊張,各國、各地區都希望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能力,香港在這股大潮流中,不進則退,必須盡快推動結構轉型、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才能穩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市民的生計才有所保障。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真心為香港的福祉做實事,不要辜負選民投出的信任之票。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6年10月3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