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不建一個都無!
【精選文章】不建一個都無!

對於最近爆發的所謂橫洲事件,其實只是近年,又或者是近10幾年的政治規律,用廣東俗語來表述,就是「有乜炒乜,唔好畀佢停」。社會上的不同背景人士,是不斷去炒作一些事件,一些是隨機的,一些是刻意的;一些是一手包辦的,一些是借來一用的;一些有炸彈般威力的,一些可能只是像炮仗般的。但政治角力本身就是一個成分複雜、變化多端的遊戲,橫洲本來只是一個政治炮仗,最後也可以成為一個政治事件,是典型本小利大的成功例子。

不先起四千等埋萬三?

看報章透露的過程,其實沒有什麼好爭,計劃是建1萬7000個公屋單位,在進展過程中遇上種種棘手的問題,那就挑比較容易處理的範圍,先建4000個。政府立場是1萬7000這個目標沒有變,那所謂第一期發展的爭議,根本是無關宏旨。實話實說,有第一期的名稱,那自然有往後的後續發展。首先要討論的是,政府在發展棕地上遇到的困難是不是實在的?如果是實在的,那就解決需時,不先起那4000個,那就等埋「萬三」。那先起4000,再起1萬3000好一些,還是不起4000,等埋一次過起1萬7000好一些?這是小學生也可以用常理去回答的問題,有什麼好爭,有什麼好吵呢?

發展公共房屋,是政府的責任,所以起多少,不是誰說了算,而是政府說了算。政府上下都已經表明,1萬7000這一個建屋目標沒有任何改變,那又有什麼好爭,什麼好吵呢?

棕地問題,過去政府是很少碰,為什麼?因為艱難複雜。而這些棕地又多是私人土地,並且已經用作林林總總的用途,部分用途的商業價值不算很高,但在社會上卻有一定的作用和必需性,一些像大型機械的擺置,那更不是市區地方可以取代。前任特首曾蔭權在落任之後,也一再表示,當年沒有開發足夠土地以作發展是失策。7年沒有做的工作,在2012年之後才急起直追,其困難是可以想見。當然,發展土地不是一件易事,某程度更是苦差。以前港英政府使硬手段,但面對種種激烈反抗,也不能不做妥協,丁屋政策就是一例。而現時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提高,以其他法律手段阻撓政府的政策更是五花八門,根本不是1997年前可比。政府近年推出的用地和建屋量,完全有數可查,反對派年前不斷攻擊政府「盲搶地」,不是他們口中的「盲搶地」,有這個土地供應嗎?有這個建屋量嗎?

政府要短期內加快供地,根本沒有戲法可變,把政府用地先改劃,並且把一些綠化地帶改劃不同的發展項目,然後再計劃填海和發展棕地, 「先易後難」這4個字,講還是不講,都是人類的自然行為。過去4年的供地,都是「先易」,又或者「比較易」的一部分,再走下去,就是像新界東北那樣的整區發展。走到這一步,棕地的老大難問題,就不能不碰。碰,就得用決心和時間。

政府的目標是很清楚,就是在橫洲建1萬7000個單位。那些以香港整體福祉為念的先生們,你們提出橫洲的難題,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協助解決那些棕地發展的問題。4000個單位已放在前面,你們可以協助解決,那後面那1萬3000個公屋單位就可以隨後盡快完工,1萬7000的目標可達。但如果你們的目標是不拆不遷,1萬3000的後續計劃未解決就連前頭的4000都叫停,甚至乾脆地玩一招推倒重來,那就4000泡湯,1萬3000更是無蹤無影!

結果就是: 「不建,一個都無!」

所以當大家去討論橫洲這個問題,請大家先表個態,你是支持先4000,後1萬3000,還是最終不拆不遷,一個都無!

過去本欄曾經以「鋼鐵意志」去形容行政長官領導下的特區政府開發土地的態度,而行政長官最近也用上另一個潮語「洪荒之力」來形容,官員為爭取開發土地捱打捱罵之事不絕於耳。當然,這些鋼鐵意志再加「洪荒之力」,是影響到巨大的商業利益,遇到阻力和挑戰,是可以預計得到。其實只要政府輕鬆一點點,那些新開發的土地可能有一半不見了。對於目前的樓價水平以及建屋量,可能未是盡如人意,但如果真的是輕鬆一點點的話,那就可能是另外一個世界了。

未摸過底的請舉手!

最後,本欄提一提所謂「摸底」,當大家都評論「摸底」一事時,請撫心自問,自己在公在私有沒有「摸過底」?反對派中人,有沒有跟政府官員以及派內中人「摸過底」,這包括「摸對手(或自己人)的底」和自動送上門給「摸底」,甚至「交底」。何俊仁先生在7月7日《明報》的專訪中,強調自己與內地交手有紀律,講的都是有理有節、不要錢、不求人。對,這態度很對!但何俊仁所謂的交手行徑不是「摸底」又是什麼?政改時天天「摸底」,佔中時日日「摸底」。各位政界大哥大姐和新晉師兄未「摸」過人的,又或者未被人「摸」過的,請舉手!(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6年9月21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