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文盲
16歲的文盲

女兒有個同學是巴基斯坦人,因習俗關係,要在校服裙內再穿一條褲來上學。早陣子因為穿了鼻環,天天戴口罩現身,以避過學校風紀檢查。

這位巴基斯坦女孩很漂亮,她說想長大後去選美,但家人卻要她嫁人,結婚時間是18歲,兩年之後。對女兒來說,身邊有同學過兩年就結婚是不可想像的一回事,但巴女說,18歲算遲婚,她好多表姐妹15、16歲已為人婦。

「嫁給誰?」女兒問她。「不知道啊!」巴女說:「父母到我18歲就會帶我回巴基斯坦,替我找個男人結婚,婚禮會搞一個月,好熱鬧,你有時間都來參加。」

巴女一家和很多親戚已移民香港,每逢媽媽或親友要看醫生,巴女都要請假,因為她是這個家族唯一一個懂廣東話的人,故繙譯的責任便落在她身上。因為經常請假,功課追不上,所以成績很差。「不要緊啦,反正我好快嫁人。」對着滿江紅成績表,她是如此坦然應對。

女兒覺得巴女最可憐處,不是成績差,也不是18歲要盲婚,而是她唸了這麼多年書仍是個文盲。英文追不上,連簡單應對都成問題;中文能講,但寫和看基本上是幼稚園水平;至於巴基斯坦文,因家中主要以家鄉話交談,聽和講沒問題,但她從沒正式學過家鄉文字,所以若回到巴基斯坦,就是一個連路牌都不會看的文盲。

像巴女這樣的少數族裔,在香港愈來愈多,似乎已不是少數了。一個民族要在另一個民族生存、生活,半點不易,香港教育千瘡百孔,對如何幫助少數族裔更是茫無頭緒。於是這些異族人往往聚在社會最底層。沒事猶自可,有事就會是一顆計時炸彈。最近還多了些南亞裔政治難民,這種人沒有身份,找不到工,滯留在香港無所事事,勢將成為社會另一個新炸藥庫。

原文轉載自《晴報》 2015年11月19日

原圖:hkcd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