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引起的反思
大學排名引起的反思

才剛剛開學,讓全球大學主管心驚膽顫的新一期QS世界大學排行榜就揭盅,本港有七所大學上榜,但令人關注的是,百年學府香港大學排名「四連跌」,繼前年失落「亞洲一哥」後,今年連「香港第一」亦失落。丟人現眼的不僅是校譽光環褪色,更有不思進取甚至任由政治拖累的墮落。

港大排名四連跌

今年位居世界大學第一的是已經蟬聯四年的麻省理工學院,前十名亦繼續由美歐國家所壟斷,但亞洲時代其實已悄然來臨。在世界前500大中,亞洲大學共112間,較去年多9間;其中,內地在一年內增加7間至25間,香港、韓國和台灣分別有6間、13間和11間,與去年相同,而日本則減少一間至15間。當然,最矚目的還是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學院,分別由第22位和第39位,一舉升至第12位和13位,高踞亞洲區的頭兩位。

QS世界大學排名是根據學術聲譽、僱主評分、師生比例、教員論文引用比例和國際化等範疇評估,並且高度重視國際上企業對該校畢業生就業的表現。相對於其他大學排名,QS排名特別強調大學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力,被視為與經濟發展最有關的國際大學排名。際此知識型經濟、全球化競爭,專業和策略推動永續發展的新常態下,全世界不論僱主或學生,都看着大學排名來選擇學校或招聘員工,而大學間的排名競爭,也並非書生比劃,已是競爭力優劣的新指標。

在香港,「傳統龍頭」的港大和中大,排名分別下降2位和5位,至第30位和第51位;相反,其他上榜的大學,包括科大、理大、城大和浸大的排名全面上升,科大更由第40位升至第28位,一舉取代港大「香港一哥」的位置,而城大則躍升51位至第57位,成為香港進步最快的大學,排名直追中大。對於香港的排名變化,港大解釋指,今年的排名計分方法改變,其中的醫學研究所佔比重降低,成為港大排名下跌的主因,而科技大學因沒有醫學院,不受這方面影響,而令排名超越港大。如此辯解,完全是埋首沙堆式的阿Q式說法。

港大應反躬自省

第一,大學競爭激烈,不進則退。其實港大排名下跌早有先兆,已是「四連跌」。年初《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全球大學聲譽排名中,港大已由43位跌至50位不保,評級機構亦已點出「沉迷政治、研究荒怠」這個死因。今次再跌,仍拒絕反躬自省,繼續以計分方法改變作為擋箭牌,如何可讓傷口止血,扭轉頹勢?

第二,若以獨立學科來評比,香港的學術水平並不低,QS年初公布的2015年全球大學學科排名中,香港院校共有67個學科進入50大位置,5個學科躋身全球十強,較去年增加4科。其中香港大學牙醫學科更名列全球第二,是香港排名最高學科。事實上,除了港大和中大這兩個「佔中大本營」外,其餘院校都有明顯的升幅。由此可見,重政治、輕教育,對於大學來說,是害學校、害學生。

第三,現今社會競爭劇烈,如果不將自己的目標鎖定要做到最好,做得比其他人都好,結果就只會跌得很快,而且被人超越,如果是這樣,很快就會變得一沉不起,日本的「迷失20年」,足為殷鑑!

第四,大學是樹人育才的教育單位,大學教授應該回歸教學的基本面,提升教學質量與方向,讓學生的基本功紮實,競爭力提升,並且強化所學技能與業界接軌的聯結,如此才能培育出與社會接軌的學生。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2015年9月18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