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馳援香大軍放下自己家庭,冒險來港協助抗疫,香港可點樣回報他們呢?也許可以向蘇州偷師//
看到內地馳援香港的抗疫大軍提著大箱小箱與家人話別,作為受助一方,除了感動,更覺慚愧,香港這個不孝子,一直給家人添麻煩,但父母兄弟待我們,由始至終,不離不棄。
馳援大軍大都很年輕,但已是身經百戰的抗疫老手。當中有個畫面最動人,一位醫療人員摟著女兒和太太話別,眼利記者發現,這位馳援者兩年前出發往武漢時,也曾被拍下類近照片,不同的是,當年他抱著的是懷了孩子的太太,今天,這孩子已經是懷中女兒了。
他們放下家庭、暫別老幼,打完一仗又一仗,他們沒留名字,來去如風,榮譽,都歸集體,都歸國家。
對這種不求回報的馳援者,除了感恩,我們還可以做點什麼?
我想起,北京冬奧一個小細節……
今年冬奧,每個運動員都會收到一個禮物包,裡面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禮物,包括成為話題的最新型號摺疊式三星手機,但原來,禮物包內還有一份物輕情重的紀念品,就是一幅由北京孩子親手繪畫的兒童畫,畫的背面,還寫上孩子的名字、年齡、班級及聯絡方法,每幅畫都不一樣,好多選手一收到畫,都立即把它貼上社交平台,然後給電話那頭一個不相識的北京小孩發句「謝謝」和問候。
畫後面的每個名字,其實都是一隻伸出來的友誼之手,希望中國與世界的相連,不只冬奧會那16日,也許,這只是個開端,又也許,這些小學生會成為國家的民間大使。
試想想,近3000名選手如果有十分一能跟贈畫小學生成為筆友,世界就會有多300個人明白中國,而我們也會有多300個孩子認識世界。
同一個道理,如果來港抗疫的馳援者每人都收到一位市民的感謝信,不是行貨的copy & paste,而是把我們真實的所見所遇所感寫下來,甚至可以是個人對國家由誤解到認識的心路歷程,然後留個電話或微信,我相信,這些友誼之手,一定可以填平兩地鴻溝。
上回2020年9月,內地醫療人員來港幫忙做全民檢測,有市民想到酒店送點禮物聊表心意,但都被馳援隊一一婉拒。我想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大紀律」與「八項注意」,當中三大紀律是: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用性命來救人民的解放軍尚且如此,更何況冒險來港馳援的抗疫隊了。
那麼,我們可以為馳援隊做些什麼?我覺得,香港不妨向蘇州人偷師。
最近,一張圖片在內地很火紅,原來,到蘇州支援的外地醫護人員都被安排住在蘇州頂級的W酒店,窗外是一望無際的湖景。三餐豐盛之外,還提供每人兩套羽絨工作服。蘇州人說,人家來幫手,一定要他們住好、吃好、穿好。
其實,香港不缺吃好、住好、穿好的軟件和硬件,缺的是動腦筋讓人賓至如歸的感恩心。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