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安安」、「可可」來港已有1星期,正在海洋公園「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隔離檢疫,海洋公園今日(3日)舉行記者會分享照顧「安安」、「可可」點滴,護理團隊分享「安安」、「可可」最新片段,見到「安安」正在食用竹子,「可可」躺在地上享用甘筍,護理團隊表示牠們狀態良好,現時每天定時進食四餐,並已習慣食用來自廣東的竹子。
動物及保育主管祝效忠表示,兩隻大熊貓目前情況穩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專家及海洋公園團隊均認為,牠們適應新環境進度理想。團隊會遁序漸進為『安安』和『可可』加入訓練項目及環境裝置,進一步幫助牠們融入新環境和認識其他護理員,並習慣團隊為牠們進行護理工作。談到兩隻大熊貓的性格,祝效忠表示:「『安安』性格很喜歡探索環境,很快就在房內周圍去探索;『可可』可能是女孩子,接觸新事物或新護理訓練、操作時,比較謹慎,容易緊張,在適應期尤其是初段,我們要花多些心思。在牠們第一、二日來到,發現牠很喜歡在後勤房間內,無論是牆壁、地下、攀爬架,甚至磅上,透過尾部的腺體將其氣味塗抹上去標記,就會有安全感。」
助理館長梁家綸早於七月中旬已前赴四川,在熊貓中心都江堰基地接觸「安安」和「可可」。他表示,公園護理員與兩隻大熊貓的溝通主要以廣東話為主,透過日常傾談交流,希望「安安」和「可可」能夠辨認他們的聲音,從而建立連繫,增強互信和安全感。名字則暫時按牠們聽慣的稱呼,以普通話叫喚「安安」,以及四川話叫喚「可可」。日後海洋公園團隊為「安安」和「可可」進行更多護理訓練時,會引入兩文三語指令。被問到之後大熊貓能否認得自己的新名字,梁家綸解釋,倘若大熊貓將來有新名字,訓練時護理員會先同時使用原有名字及新名字,並配合正面獎勵方式,讓牠們熟習自己的新名字,有信心假以時日「安安」和「可可」會慢慢適應。梁家綸亦提到,陪伴兩隻大熊貓來港時,發現牠們對身邊環境十分好奇。由於牠們接受過一定訓練,所以進出運輸箱過程相當順利。只要叫喚牠們的名字,「安安」和「可可」便懂得走到適當位置。「安安」容易接受新事物且比較為食,經過一、兩次餵食就親近護理員,「可可」對新事物和新人比較敏感,要花更多時間熟悉,是「公主」和「小辣椒」的性格,護理員摸牠時會縮手和走開,喜歡「ME TIME」,他又說現時兩隻大熊貓認得大家的聲音和氣味,信任護理員。
助理館長鄧巧賢表示,雖然在大熊貓「安安」和「可可」來港前未有機會親身接觸牠們,但團隊一直保持緊密溝通,所以護理團隊各成員都了解兩隻大熊貓的性格特徵。加上團隊對大熊貓護理有相當經驗,有信心讓「安安」和「可可」盡快適應新生活。她說對「安安」第一印象是比想象中更大隻,她又認為兩隻大熊貓很活潑,表情多多。講到兩隻大熊貓的分別,她就說每一隻大熊貓都是獨一無二,「安安」和「可可」體重相差30公斤,「安安」手長脚長,「可可」稍為細小、圓潤,因為成年大熊貓體型和力量龐大,有利爪,咬合力強,如果在沒有阻隔的情況下接觸大熊貓,有機會被傷害,因此她一直嚴格遵守防護性的接觸。
對於公園由兩隻大熊貓增至六隻,兩位「奶爸」「奶媽」均感受良多。梁家綸透露自己過去數月未有機會跟「盈盈」、「樂樂」及一對龍鳳胎見面,非常渴望見到牠們。鄧巧賢亦提及以往照顧過已故的「安安」和「佳佳」,早前只剩下兩隻大熊貓相對有點失落,所以有新大熊貓來到公園感到相當興奮,亦有信心經驗豐富的團隊能好好照顧牠們。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正在舉辦徵名比賽,由即日起至 10 月 27 日,香港居民可以為大熊貓「安安」和「可可」提出有意義、能突顯牠們特質的名字,並以不多於 100 字中文解釋名字的意義,以歡迎一對大熊貓來到香港快樂生活。參加者亦可以建議「安安」、「可可」繼續沿用原名,並連同名字意義的解釋參賽。
圖片來源:圈傳媒、香港海洋公園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