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今早(2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今波疫情暴露本港醫療衞生方面的問題,包括人手、對中醫藥重視不足等,在市政衞生及房屋等方面亦暴露出問題,例如居住環境太擠迫導致居民容易感染。他認為本港應走在形勢前,現時該思考「疫後重建」,他說:「這些問題發生了兩年,好傷心,但現在就要總結同向前看,看下怎樣將問題逐一解決。」
梁振英在電台節目中,首先分享當初參選特首的原因。他表示,在求學階段已經對內地發展感興趣,之後亦不時北上深圳,協助內地進行改革開放工作,過程中慢慢發現祖國發展的同時,能帶給香港很多機遇。他形容香港假如失去內地市場,大批專業人士將失業,顯示香港和國家關係非常密切。他見證著國家在改革開放中越來越好,同時香港受益於內地發展亦越來越好,對此感到非常鼓舞,並決定「有幾分力,出幾分力 」。
被問到為何選擇到英國留學,梁振英表示「因為想看下這個世界」,加上當時很多專業資格「非英國不承認」 ,因此決定留學英國,並提到在英國曾經到餐館打工,生活十分充實。他透露,1976年曾與朋友一同到中國駐英大使館叩門,請求回國協助建設,惟當時大使館指內地條件未具備;三年後,有英國留學時期結識的香港朋友毅然回國,到北京做物理研究工作。梁振英指,自己受這些朋友的影響很大。
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將於今年9月開學,該校由梁振英牽頭成立。他在談及時表示,不希望港青只局限在香港讀書,形容「池塘細係養唔到大魚」 ,希望青少年能有大格局,包括「中國心」和「世界觀」,「知道世界有幾大,同時保留香港嘅根。」現時內地有37萬港人長期定居,他們的子女亦隨父母到內地,但只能就讀內地學校或內地的國際學校,與香港缺乏聯繫。而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則面向港人子弟,梁振英強調,香港青年未來不能只著眼於香港、九龍或新界,要著眼於全中國,甚至全世界。
梁振英續介紹指,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有1200個宿位,學校座落於南沙自貿區內的港式社區,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相鄰,是港式社區中很重要的建設,未來港人到內地工作、創業,其子女可到民心學校就讀,方便港人家庭融入內地。梁振英又透露,南沙港式社區正在物色香港人辦的大型診所和小型醫院,完善區內建設。
梁振英其後分享自己近日種植心得,稱自己數年前開始種藍莓,日前行過時,突然有驚喜,見到整棵藍莓開滿花。又指自己正種植早前從北京帶回銀杏、白果,形容「很令人放鬆」,因此他亦推薦香港人都嘗試,可以在自己窗台種下。
梁振英被問及人生有哪些階段跑得辛苦,他形容「我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太辛苦的事」,並稱「人生就像跑馬拉松,有時有些挫折,但對我來說,遇障礙、挫折不要氣餒,總結時正面看待事情,今次跌倒,為什麼呢?下次不要再跌倒了,讓自己能力愈來愈強」。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