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意見】援港專家梁萬年接受《紫荊雜誌》專訪:借鑒武漢抗疫「四集中模式」 減少重症死亡、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種率是當前要務
【專家意見】援港專家梁萬年接受《紫荊雜誌》專訪:借鑒武漢抗疫「四集中模式」 減少重症死亡、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種率是當前要務

第五波疫情爆發,本港已連續三日錄得確診人數超過5萬人,逾千人染疫而亡。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組長、國家衞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及其率領的內地專家組,為應對疫情而來港協助。梁萬年接受《紫荊雜誌》專訪時,表示專家已與香港各部門及專家進行交流,了解香港情況。他認為,減少感染、發病、重症及死亡個案,是當前最優先的抗疫工作。他又指,可借鑒當初武漢抗疫時的「四集中模式」,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病人、集中收治,建立定點的新冠肺炎病人的收治醫院。


梁萬年在訪問中提到,來港後已與食衞局、醫管局、社會福利署,香港公共衞生、臨床醫學、病原學專家等進行了多次座談、溝通和討論,主要了解香港整體疫情態勢、防護措施、醫療資源佈局、救助措施等情況。他認為現時本港當前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努力減少感染,減少發病,減少重症死亡案例。要達到以上目標,就必須「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突出重點」,集中在「重點人群、重點區域、重點機構」。


「重點人群」是指老年人群組,梁萬年提到對比數據及死亡案例,發現現時本港老年人中疫苗接種的比例較總體低,當前要務就是盡快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種的覆蓋率;而「重點區域」則是護老院、殘障人士機構、兒童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相對封閉又比較聚集的地方;醫院必須強化分診,把急診和住院要有效分開,對病人要實行有效的甄別,並且對住院病人要採取嚴格的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他又建議可能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劃定哪些是重點的場所和機構,並隨之作出相應的風險管理。對於紀律部隊、供水、供電、供氣等保證城市正常運行的機構和場所,也應予以重點關注,做好疫情防控。


梁萬年表示,專家組抵港幾日來,實地感受到全港社會已廣泛動員起來,從特區政府、醫療機構、社會各界到廣大市民,都在積極參與抗疫鬥爭,只要大家積極參與,才能夠最終取得抗疫的勝利。雖然他認為疫情正處於上升的階段,但對於疾病的認識也在深化。而且香港有比較好的醫療資源,城市的治理和管理能力也比較好,尤其是得到中央的堅定支持,有特區政府的堅強領導,有社會各界的團結一心,這些都是戰勝疫情的有利條件。


不過,他又提醒,新冠病毒並不是大型流感,「它會導致一定的重症甚至是死亡」;政府要通過多種渠道教育市民不要過度焦慮,但是也不能麻痺大意。只要樹立信心,「人類一定能夠戰勝新冠病毒,香港肯定能夠戰勝新冠肺炎疫情。」


針對社會關切的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問題,梁萬年認為可以借鑒武漢當時的經驗。疫情於武漢暴發後,醫護人員通過實踐與研究,總結出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模式」,建立定點醫院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集中最優質的醫療資源進行治療。


梁萬年指,通過「四集中」很快病死率就會大幅度的下降。病死率一降低,對穩定社會、穩定民心非常重要。輕症患者可送到由醫務人員管理的方艙醫院,以中醫藥、心理安慰、運動等方式提高病人的抵抗力,減少恐懼,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讓患者儘快出院。此外,採取必要措施,預防輕症患者變成重症,也非常重要。


他又透露,內地專家針對香港抗疫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供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借鑒參考。下一步內地專家將繼續深入了解香港抗疫的各個環節,為特區政府制定抗疫政策提供科學支撐。內地專家將與香港醫療衞生部門和專家緊密合作,共同探討抗疫方略。


梁萬年建議,下一步的抗疫措施應聚焦重點人群、區域和機構,以明確重點任務。這一工作需要內地和香港專家共同商議,看哪些措施是立刻要實施的,覆蓋面多大,如何化為具體行動加以落實。


原圖:新華社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0
好正
1
心心眼
2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