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睇真啲】人命代價,不能「量化」!
【新聞睇真啲】人命代價,不能「量化」!

普及社區病毒檢測開展至今,港府公布已經找出21名隱形患者,至少反映兩個問題:第一,本港社區的確存在無病徵的隱形患者;第二,檢測計劃確實對查找、堵截傳播鏈有幫助。但偏偏一些反對計劃、將抗疫工作政治化的政客、媒體不停唱反調誤導市民,甚至「計數」指隱形患者個案中其實只有8宗涉及沒有病徵的隱形病人,由此質疑檢測成效低。但最根本的問題是,人命關天,能以此種方式簡單「量化」成效嗎?再者,若是造成社區傳播,莫說「21宗」還是「8宗」,單是一宗,「殺傷力」就已不堪設想。

 

一名患者 感染533人

 

今年5月,外電報道加納自4月26日以來新增的921例新冠肺炎病例中,有533例來自海濱城市特馬的一家魚類加工廠,然而最可怕的是,這533名患者的感染源頭,僅僅只是一名工人。

 

又例如上個月,韓國疫情出現反彈,更出現「一傳64」的幾何級數傳播。追根溯源,僅僅是因為帶病者在咖啡廳的冷氣風口位,和友人聚會。在此事件中,另一個值得大家高度關注的重點,在於患者造訪的這家咖啡店,桌與桌都是間隔2公尺、座位間也至少相隔1公尺,完全符合當地社交距離的規定。可見,單靠「保持社交距離」,絕不足以安枕無憂,但大家可以試想,如果能夠通過病毒檢測盡早找出帶病者,也不至於造成之後的幾何級傳播。

 

本港群組爆發情況嚴重

 

在香港,類似的傳播群組其實同樣存在。今年四月發生的酒吧及樂手群組,由源頭的兩名感染者,造成之後四代傳播、103人染病(數字截至4月29日),應該是至今為止本港最大型的感染組群;及至最近,隨著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較大規模的群組感染亦陸續出現,例如逾50人受感染的「傳銷群組」、超過30人確診的「護老院群組」等等,即便日前小型爆發的大圍交通城大廈群組,最新確診人數也已增至13人…

 

看完這些例子,再回到最初的問題,大家或許應該明白,討論今次普檢計劃是否「有成效」,並不能靠簡單計算找出多少個確診者、又或者確診者中幾多是「舊症」幾多是「新症」來衡量。如果有人非要「量化」,不如量化一下如果一個病人在社區傳播,可能帶出幾多受傳染者?被傳染的人,又會造成幾多代傳播?那麼8宗、10宗、21宗…是何後果?然後再反過來思考一下,截斷一條傳播鏈,等於挽救了多少人免於疫症之害。

 

抗疫當前,性命攸關,請放下政治齊心抗疫吧;「條數」,不是政客那樣「計」的!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4
好正
3
心心眼
2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