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醫療界代表、前政府官員及醫學界人士等二十五日在港探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三地如何實現深入合作,匯集資源,為大灣區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 由香港中國商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與香港智庫有限公司主辦的「香港大講堂」第九講昨日在灣仔會展舉行,主題為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健康共同體,打造優質生活圈」,各界逾三百人參加。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世界家庭醫學組織候任主席李國棟,以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希瑪眼科創辦人林順潮擔任主講嘉賓。

中聯辦副主任何靖,政制及内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宋如安,全國人大常委、民建聯會務顧問譚耀宗,廣東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主任郭俊等三十位嘉賓共同主禮。政制及内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主辦機構代表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香港大講堂榮譽主席、香港經緯集團創辦人及主席陳經緯博士的代表陳亨達,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編輯李大宏在開講儀式上致辭。隨後,三位主講嘉賓圍繞深化灣區醫療衛生服務合作的話題依次展開精彩演講。

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發表了題為「從內地醫療改革看大灣區發展」的主題演講,以內地醫藥衛生體改革為切入點,指出香港可以通過在分級醫療制度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來提升大灣區醫療水準。對於兩地醫療體系如何融合,高永文認為可將香港的服務和管理模式輸入內地。他指分層的「港式醫療」可引進內地,但需先行提高公營醫療體系員工的薪酬至合理水平,然後建立「多勞多得」的私營醫療體系,再實施跨機構的專業監管,確保醫療水平。不過,基於香港醫護目前人手不足,高永文表示,暫時不鼓勵基職醫護人員北上發展,只鼓勵管理人才前赴大灣區工作。


政制及内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致辭時表示,政府就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便利包括醫療在內的香港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一方面廣東省居民能夠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香港的優勢產業可拓闊發展空間,雙方可互惠共贏。他相信,大灣區居民對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相當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