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香港蔡繼有中學在首屆大灣區多角度辯論賽奪冠 梁振英籲青年:借鑑港人無私奉獻國家改革開放 參與建設大灣區
【焦點新聞】香港蔡繼有中學在首屆大灣區多角度辯論賽奪冠 梁振英籲青年:借鑑港人無私奉獻國家改革開放 參與建設大灣區


近400名粵港澳青年學子今日(7月18日)聚首深圳前海,參加由香港齊心基金會、香港青年聯會主辦;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及澳門青年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青聯齊心盃─大灣區校際多角度辯論賽」大灣區總決賽暨青年對話會,是次活動獲廣東省教育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及前海國際聯絡服務有限公司全力支持。大會邀得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擔任主禮嘉賓及分享嘉賓,他分享時提到,隨大灣區規劃持續深化和發展,並且作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中國家「走出去」的踏板,香港和其他獻內城市必會日益國際化;他鼓勵香港青年人借鑑40多年來香港人無私奉義助深圳及參與其他城市的發展經驗,不要被一條窄窄的「深圳河」局限自己的思維和人生舞台,應親自到內地多走多看,決定人生路之餘,亦細想如何可以參與和貢獻於大灣區規劃。


是次活動亦邀得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名譽主席池志雄、深圳巿政協副主席陳倩雯、全國政協委員兼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深圳巿政協副秘書長曹亞良、深圳市青年聯合會名譽副主席方琳、深圳巿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兼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焱俠、大灣區香港中心董事高靜芝等,共襄盛舉。


改革開放互相借鑑精神  有利大灣區建設


梁振英跟現場400位來自港、澳及內地的嘉賓和同學分享他和其他專業人士在4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在深圳講學的經歷,勉勵大家借鑑當時眾人為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他憶述在40多年前,他以測量師身份去到當時還未開發的深圳,協助該市作城市規劃和土地使用權改革,而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發展機遇,時至今日深圳現已是全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巿。


提到近日最熱門的大灣區議題,梁振英指有關規劃就是希望「9+2」十一個城巿之間避免重複建設、惡性競爭,加強彼此協調,在一國、兩制、三關的特點下,促進港澳和廣東之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大基建包括廣深廣高鐵、港珠澳大橋及蓮塘-香園口岸將陸續於2018/19年落成,香港將可發揮『總部』的功能,讓大企業每天來回,當天來回,建立城巿群競爭力。」梁振英又特別提出四個「精神」,包括攻堅闖關,艱苦奮鬥、借鑑學習和愛國奉獻,希望大眾要以長遠眼光看大灣區,同時借鑑改革開放的經驗,內地借鑑港澳、港澳借鑑內地經驗,互相學習:「問國家可以為我們做甚麼的同時,也問問自己作為中國人的一份子,可以為國家做甚麼」。

 

梁振英:別被窄窄深圳河局限思維和人生舞台


在對談環節,有現場學生提到希望日後到內地工作,並問及從何可得到更多支援。梁振英表示,其實由香港的元朗、天水圍屯門等地到深圳,比到中環更方便,但不少人覺得過境離開香港,「好像是很大件事,這是心理障礙大家必須打破!」


在場有學生表示有意到內地和大灣區發展,希望得知有什麼門路,梁振英鼓勵說,年輕人最好是抽時間親自到內地不同城市走走,了解各城市社會發展,看看跟自己想像,或是跟個別媒體所描述的是否一樣,繼而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別被窄窄深圳河局限人生舞台,百聞不如一見,親到內地了解是最好。」


有同學引述有媒體指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穚成本效益低,問到梁表英對此的看法。他回應指,很多基建都不能以財務回報計算成效,又以免費使用的屯門公路作例子,指有關基建費用全免,若單計財務回報肯定是「蝕本」,但政府的基建,理應更多從社會效益去審視價值:「屯門公路接通市區和屯門、元朗、天水圍,單是這項價值已經無可估計。」


活動後,大會特別安排現場學生與梁振英到前海的「深港青年夢工場」與幾家選擇在前海發展的青年初創團隊,包括工匠社、Incus音享盒、路邦動力、R-Guardian和坎德拉科技會面交流,梁振英更與學生即場體驗企業的開發成果,他對各種創新科技都顯得興趣盎然,除不斷提問外,又嘗試以手機操控機械人進行「機械人大戰」,並親身操作可以應用於執得危險任務的仿生機械人等。


主辦單位發表建設灣區宣言:創新、團結、開拓、關愛  齊心互扶持


是次活動的四個主辦單位在分享環節前一同讀出《大灣區青年對話會宣言》,以示各方決意齊心合力,凝聚大灣區青年的力量,憑著「創新」、「團結」、「開拓」、「關愛」的信念一起向前,無分彼此,齊心協力,互相扶持,把大灣區打造成三地青年的發展共同體,為自身、國家發展翻開新一章。


香港齊心基金會主席鄧爾邦說:「青年是我們的明天,青年強則國家強,培育青年慎思明辨、易位思考,能把青年的創新力量締造更美善和諧的社會。我們致力推動創新,鼓勵青年「敢闖、敢創」,讓大家掌握更佳的成長和發展機遇,成為社會的明日領袖。」香港青年聯會主席 蔡德昇在宣言中提到:「團結青年力量,推動國家發展,我們要突破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階層的限制,凝聚大灣區青年的力量,共同構建一個不分彼此、合作無間,具青春活力的大家庭,並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


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志安承諾:「齊心合力拓闊大灣區青年的交流合作渠道,著力發掘青年合作發展的新局面,增進三地青年彼此的認識,彼此砥礪,發揮各自所長,同時互補互惠,把握當前大灣區難得的發展機遇」,而澳門青年聯合會副會長夏俊英就提出「引導青年人積極健康地參與社會生活,提倡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關愛行為,建立健康正確的價值觀,敢於擔當,承擔社會責任,為灣區注入正面力量。」


各地學生勢均力敵 香港區冠軍再下一城


是項賽事香港區總決賽今年5月已順利完成,是日賽事更是首次走出香港、拓展至大灣區,來自港、澳、大灣區3地的4間中學,包括香港區冠軍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澳門區的澳門培正中學、大灣區的深圳中學以及廣州市第七中學聚首深圳前海,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創新產業,傳統產業成輸家?」為辯題展開激辯。


活動評判團極具份量,全國政協委員、大灣區香港中心董事、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擔任主席評判,並邀請到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志安、以及澳門青年聯合會副會長夏俊英組成評判團。劉炳章讚揚同學準備足,「遇有問題會先與隊員商討再回應,足見組織能力強」充分發揮比賽「多角討論、求真、求共識」的精神。此外,各隊實力平均,態度認真,笑言評分困難,但整體而言各隊表現均相當優秀。張志安亦同意同學準備充足,包括引用大量案例,認為今次活動同學體驗了彼此欣賞、學習的精神;而夏俊英認為同學們都有很好的論點和觀點,透過三地同學的比賽,大家都獲益良多,並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寄語同學多到大灣區看看。


總評審劉炳章讚同學有「求真、求共識」精神


同學經過一輪唇槍舌劍後,最終香港區的冠軍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再下一城,奪得冠軍,亞軍為澳門培正中學,他們的副辯司徒嘉慧亦奪得全場最佳辯論員;至於季軍就由廣州市第七中學奪得,而深圳中學則得到殿軍。


是次辯論賽冠軍、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的隊員廖曼琦表示,該校辯論隊為比賽準備了足足三個月,又大讚比賽對手對大灣區內容有深刻認識,兼顧面亦很闊,雖然該校贏得今次比賽,但自己其實亦獲益良多。


另外,代表廣州市第七中學參加比賽的徐煒彤則提到,自己是首次參加多角度辯論賽,形式和只有正、反兩面的傳統辯論賽完全不同,對她們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大挑戰;她又指出,參加多角度辯論賽令她和組員可以聽到更多元的意見,準備比賽前亦特地參考更多不同資料,令她們得益不少。


「多角度辯論賽」(4D Debate)是由香港齊心基金會原創的創新辯論比賽,基金會深信青年是社會明日領袖,培育青年們慎思明辨,多由不同角度思考以至能夠兼聽,對於社會的進步、和諧,以及使青年能掌握更佳的成長和發展機遇,至關重要。「多角度辯論賽」突破傳統正、反兩面的辯論模式,讓學生透過代表四個不同持份者角色,易地而處考慮不同持份者的需要,培育多角度易位思考及理性務實地解決問題,尋求共贏方案。過去三年的比賽,已累積超過70間香港中學參加,並有逾6萬名學生現場參與及透過網路收看。今年基金會更聯同香港青年聯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及澳門青年聯合會,把賽事拓展至大灣區,讓粵、港、澳三地學生透過參與賽事認識大灣區的發展及相關的需要,更讓香港學生有機會與澳門及內地學生交流意見。



評論